进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一年级教材根据“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这三条轴线和“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上册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各有一个主题活动:
“认识你真好”、“快乐每一天”、“我像小树苗”和“冬爷爷来了”;下册也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各有一个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以及“火热的夏天”。每册均有16课约28课时,每周上两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各校机动安排校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教材中的话题(课题)所体现的内容标准如下(带★号为体现):
第1页共7页。
下册教材: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 2.25~2.
27《我的一家》(1)2月24日上课2 2.28~3.6《我的一家》(2)3 3.
7~3.13《我是家中小成员》(2)4 3.14~3.
20《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5 3.21~3.27《过家家》(2)6 3.
28~4.3《我掉了一颗牙》(2)7 4.4~4.
10《眼睛与耳朵的诉说》(2)8 4.11~4.17《喝水的学问》(2)9 4.
18~4.24《在餐桌上》(2)期中考试10 4.25~5.
1《关心老人》(2)国际劳动节放假。
11 5.2~5.8《他们需要关爱》(2)12 5.9~5.15《小手拉小手》(2)
135.16~5.22《别把花草弄疼了》(2)清明节放假。
14 5.23~5.29《雷雨来了》(2)15 5.30~6.5《夏天的小虫》(2)16 6.6~6.12《怎样才凉快》(2)
17 6.13~6.19《过好暑假》(2)端午节放假18 6.
20~6.26复习考核期终复习、考试19 6.27~7.
3 7月1日放暑假注:括号内数字为课时数。下册教材: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我爱我家我的一家★★
第2页共7页。
我是家中小成员★★★在爸妈关心下成长★★★过家家★★
我的生活好习惯我掉了一颗牙★★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喝水的学问★★在餐桌上★★
爱心行动关心老人★★★他们需要关爱★★★小手拉小手★★别把花草弄疼了★★火热的夏天雷雨来了★★夏天的小虫★★★怎样才凉快★★过好暑假★★教材具有如下特点: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
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
第3页共7页。
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
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如:《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
《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二、教学建议: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4页共7页。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
第5页共7页。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
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 品德与生活 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必要依据,使学生懂得做人要有责任心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并形成良好的心理 道德品质的教育。二 基本情况 一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有很好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学校规定 能加强同学与同学...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石会。一 教学目标 一 情感与态度。1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2 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3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4 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5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并为此感到高...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 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一个班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学习习惯也有待改善。本学期我将继续配合班主任老师培养好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1.我爱我家。2.美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