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金凤四小郑晓燕。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二)本单元教材的重、难点。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三)教材说明。
比多少(第6~7页)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小节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7页,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故事讲的是,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教材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4块砖)、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余1根),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
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就是“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教材在引出“同样多”、“多”、“少”的概念后,提出。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醒教师在比较时,除了进行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的比较外,还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总之,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3.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材说明。
第1~4题是比多少的习题。
第1题,左右两幅图都是按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多”、“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
第2题,有两行排列均匀的动物,第一行的第一只鸡与第二行的第一只鸭是上下对齐的,第一行的最后一只鸡和第二行的最后一只鸭也是上下对齐的,但第一行有6只鸡,第二行有7只鸭。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两行中的动物虽然排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排的密一些的比稀一些的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
第3题,比较蛋糕的多少,这里没有按上下排列一一对应的方式摆放,而是把蛋糕装在大小相同的两个盒子里。盒子有两格,每格可以放5块蛋糕。左边一盒有一格已经摆满了,另外一格放了2块,右边一盒没放满的一格只有1块,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判断出多少。
第4题,有一串珠子,1颗黄珠1颗红珠相间地排列着,一共有4颗红珠,5颗黄珠,让学生判断哪种珠子多。这道题,可以用配对的方法进行比较,1颗黄珠和1颗红珠是1对,到最后剩下1颗黄珠,说明黄珠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教材不加限制。
这样的练习形式比较新颖,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长短、高矮(第9—13页)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因此教材把它们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1.“长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长短的方法。
教科书第9页的主题图是一个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纸条、铅笔和其他物品的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引出“长”、“短”的概念,并通过比较这些物品,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是把纸条平放在桌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有的是把铅笔戳在桌上进行比较,有的还可能是看出来的。接着教材通过“做一做”的各种活动,如比手掌、比两臂伸平后的长度、比绳子等,启发学生自由选取物体进行比较,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进一步体验比较的各种方法。
2.教科书第10页教学“高矮”。
主题图是一个比身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
3.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
第5~9题,是配合“长短”、“高矮”的习题。
第5题,要比较的几种东西下面衬着方格,它们有的是一端对齐的,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供条件。
第6题,是蛇和鳄鱼比长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直观判断出谁长谁短。这道题,在判断时,运用了简单的推理:
因为蛇和鳄鱼的头尾是对齐的,蛇的身子是卷曲的,如果蛇把身子伸直肯定比鳄鱼长,也就是鳄鱼比蛇短。
第7题,是一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学生一般都喜欢动物,对一些常见的动物的高矮都有一些常识,通过判断图中的三种动物的高矮,可以巩固这些常识。
第8题,是比高矮的活动。左图是看谁摸得高的游戏;右图是摆木块的比赛,看谁摆得高。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高矮”的感性认识:
高矮不止限于身高,也可以是物体的高度等,同时感觉到学数学是很有意思的事。
第9题,安排了三组活动。第一组是比高矮的,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高”、“矮”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第二组是间接比较物体长度的活动。
现实生活许多东西的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直接比较有困难,这时就需要间接的进行比较。教材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借助纸条比课桌和讲桌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第三组是一个有趣的猜长短的游戏。
四)、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热情。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教学时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从而引入故事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再比如教学“比长短”:教师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再比如教学“比高矮”时:教师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从而引入比高矮。然后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摘花,这两个同学再比高矮,由此**比高矮的方法。
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这样就需要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自由地进行比较。
教学时除了按教材给出的素材进行比较,教师还可以创造许多学生意想不到的活动。如:比身体某部位:
手臂、脚长,一拃、一步等等。这样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然有点乱,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很容易体会到了长短的含义。
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比老师的手和学生的手时,学生会说把小手直接放入大手中,一下子就能看出谁的手长,谁的手短;再比如比铅笔的长短时,孩子们会放在小手上磕一下,然后在看谁长些,谁短些。教学时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教学内容 p6 p8 练习一 1 4题。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 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 对应 思想。3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具 学具准备 圆形 三角形 正方形若干...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 单元教学目标。一 总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 同样多 多 少 的含义,会用 一一对应 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准确的说出 谁和谁比,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谁和谁比,谁和谁同样多 这几句话。2 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有 一一对应 的方法,有先数出物体个数,再进行数的比较的方法。要求能用适合的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
腾飞组天府路小学陈清华何新茹 一 单元教学目标。一 总目标 1 知识目标 1知道 同样多 多 少 的含义,会用 一一对应 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 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 多少的比较。3 初步感知 长 短 高 矮 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 高矮的方法。4 知道长 短和高 矮是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