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22在北京大学上的讲话

发布 2023-04-01 11:03:28 阅读 1026

【】知识链接】一、北大和蔡元培。

北京大学创办于2023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2023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023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2023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2023年1月11日出生,2023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2023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

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有关演讲。

1、认识演讲的重要性。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所以我们要重视演讲,感受它的魅力。

2、演讲词的特点

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②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③演说词要富于感情, 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④语言要通俗,尽量口语化。

⑤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收获。

三、基础知识积累。

1、 字音、字形(a级)

肄( )业提携( )弭( )谤造诣( )

砥砺矫( )相勖( )訾詈店肆( )商榷( )长( )斯校

切磋( )裨( )

2、词义(a级)

肄业。干禄。

孜孜。砥砺。

开诚布公:

刮目相见:

时阅数载:

长足长斯校提携:

姑不具论宗旨既乖敷衍。

砥砺营营:

切磋店肆视事。

潜修裨商榷:

】合作**。

1、本文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那么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真阅读课文,理出本文的思路?

2、本文作为演讲稿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分别是针对什么社会现实提出的?在课本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3、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5、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6、作者“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思想在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还有没有体现?

7、大家思考一下,一上来连客套话也没说,就开门见山的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

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

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

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

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

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

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就看这几年哩!2023年12月。

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

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

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

3.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学习小结】

学习反思】参***1、字音、字形。

肄(yì)业提携(xié) 弭(mǐ)谤造诣(yì) 砥砺(dǐlì) 矫(jiǒo)相勖(xù) 訾詈(zǐlì) 店肆(sì)商榷(què) 长(zhǎng)斯校。

切磋(cuō) 裨(bì)

2、词义。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 孜孜:

勤勉不倦怠。 砥砺:磨炼。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刮目相见:

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斯校:

当此校校长。 提携: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

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

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裨:

有益。 商榷:商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第8课小狗包弟。中心备课人吕国玲。审阅人曹红艳。三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重要字词,积累作家巴金的文学常识。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二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 的能力2 启发式 式 领悟式结合。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文革...

上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03兰亭集序2 1 1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 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 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2 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窦娥冤。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 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教学重点 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杂剧的语言。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 关于元杂剧 二 研读课文。1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