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
谢谢家来贵门 (辞别) 阿母谢媒人 (道歉) 多谢后世人 (告诫)
区区何乃太区区 (愚蠢) 感君区区怀 (忠诚专一)
摧阿母大悲摧 (伤心) 摧藏马悲哀 (摧断)
见渐见愁煎迫(被) 君既若见录(我)
适始适还家门 (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适得府吏书 (刚才) 举举言谓新妇(开口) 莫令事不举(成功)
古今异义。1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 无拘束 2 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可怜
3 叶叶相交通古:连接今:交通
4处分适兄意古:安排,处置今:处罚5 再拜还入户古:两次今:第二次
6媒人下床去古:坐具今:卧具 7便利此月中古:好(日子) 今:方便。
当“自己”讲的有:(1)(2)(3)(6)(11)(12)(14)(16)
当“其(他的)”讲的有:(4)(17)
当“原本”讲的有:(5)(9)(4)
当副词“自然”、“当然”讲的有:(13)
当副词“亲自”讲的有:(10)
当介词“从、自从”的是:(15)
当助词的是:(8)
当连词的是:(7)
1.体会“序”作用:对全诗内容作最概括、简洁介绍。
2.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有人认为,孔雀徘徊是因为“失偶”,这样写奠定了悲剧气氛。)
3.概括全文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故事开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说。
第二部分(3-21):故事发展。
第一层(3—7):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
通过个性鲜明的对话和动作,表现了焦母的蛮横无理、独断专行,焦仲卿忍辱负重而不乏反抗精神的个性。
第二层(8—10):写兰芝话别。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着力描写刘兰芝的美丽,以反衬她的悲剧性遭遇,引起读者的深深同情;二是通过刘兰芝的语言,表现她的有教养、冷静沉着、善良克己。
第三层(11—12):写兰芝与仲卿依依惜别。
通过二人的誓言,表现他们对爱情的无比忠贞,为下文写殉情作铺垫。
第四层(13—18):写兰芝和刘母拒媒。
第五层(19—20 ):写刘兄逼嫁,兰芝允婚。
有两个重点:
一是通过语言表现刘兄的冷酷无情、趋炎附势;
二是以兰芝的许婚表现她的冷静有主见、外柔内刚,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投水殉情作铺垫。
第六层(21):写太守家为婚事铺张忙碌,喜气洋洋。反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也从侧面表现兰芝的不慕荣华,忠于爱情。
第三部分(22—31)高潮部分。
写仲卿与兰芝双双殉情。
第四部分(32)结尾。
表达诗人的强烈愿望——不要阻碍有情人的恋爱自由。
类似的例子中国有牛郎织女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座,一年得以见一次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恩怨)又如中国古代戏曲作品里,《窦娥冤》的结尾写窦娥的鬼魂申冤报仇,最后将一个个坏人绳之以法,《梧桐雨》的结尾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等。
故事从整体上看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点,这种结尾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了,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1)元宵节
2)a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
b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意对即可)
2-2答案。
学:“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一两条线索:
一条是焦、刘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一条是封建家长制度对他们的威压。两条线索互相关联,交错发展。
二刘兰芝:是一位聪明、勤劳、善良、有教养的妇女形象。
焦仲卿:是一位老实忠厚、忠于爱情,对封建压迫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焦母:是一个专横、顽固,封建家长势力的代表。
三、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的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两人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与无情。
四、同意。焦仲卿: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无能。
不同意。首先,《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除愤怒揭露封建家长制“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外,还深深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爱情的愿望。显然,从主题上看,《孔雀东南飞》至少是歌颂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个人的。
其次,在“遣归”一节中,刘兰芝提出“遣归”后,“府吏得闻之”,先是“堂上启阿母”,再是“长跪告”,最后是“默无声”“哽无语”“谓新妇”。显然,焦仲卿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不是“鲜明的软弱性格表露无遗”,而是表现了他的“勇敢”“义、智、信”“清醒”。第三,在“送别”“逼嫁”和以身殉情等环节里不难看出,焦仲卿也是忠于爱情的。
第四,刘兰芝死得坚决果断,焦仲卿死得徘徊犹豫,也不能说明焦仲卿软弱。相反,其刚好可以证明焦仲卿的“仁慈”“怜悯”——对母亲的孝顺。由此可见,焦仲卿在封建时代的确是罕见的,他的反抗更是难能可贵的,或是伟大的。
温良谦恭,外柔内刚,忠厚老实,应该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一点儿也不比刘兰芝逊色。
两个人忠于爱情没错,但更要珍惜生命)
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
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
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1.b(赍,jī)
2.a命相;b互相;c你;d她;e帮助。
3.c(作息;b公姥;d牛马)
4.f(可爱;b准备;c交错在一起;d自作主张;e在一起过日子;g婚姻;h不安定)
5.a截下来;b不能胜任;c告诉;d料到;e愚拙;f只是; g使……下,委屈;h穿;i遍;j退出来;k我;l逆想;m料想;n出嫁。
6.e(甸甸,车声)
7.e(寻,不久)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第8课小狗包弟。中心备课人吕国玲。审阅人曹红艳。三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重要字词,积累作家巴金的文学常识。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二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 的能力2 启发式 式 领悟式结合。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文革...
上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03兰亭集序2 1 1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 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 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2 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
上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导学案022在北京大学上的讲话
知识链接 一 北大和蔡元培。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