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江中心小学:王海萍。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下面我将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说说我对这套教材的分析。
整体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课程标准,编写特点和体例,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解决问题方面: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情感与态度方面:
1、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编写特点与体例。
1.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例如:在上册的教材中,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和“分类”两个单元。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5.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6.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数与代数:上册有数一数、1-5的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册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它们的关系犹如上楼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
空间与图形:上册有比一比、分类、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种表四个单元,下册有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三个单元。比一比、分类和位置这三个单元相对独立,认识物体和图形与图形的拼组可以穿插起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学习图形的拼组提供了前提,做了铺垫。
统计与概率:上册的统计与概率穿插在实际生活中,以《我们的校园》一个简单的校园生活实例渗透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而在下册有统计这一单元系统地归纳的统计的知识。
实践活动:上册的实践活动渗透在每个章节中,下册却有找规律这一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学习的乐趣。
部分说,以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为例,从单元地位、课标依据、单元分析、课例解读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单元。
1、单元地位: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标依据:本单元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已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利用生活中人民币使用的实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单元分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阶段。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更有利于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和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与学法―――
1)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凡是学生能讲出的要让学生自己讲。
2)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人民币的面值,感知人民币的功能。
3)要适时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4、课例解读:以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1)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物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考点:能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角之间的进率。
教学处理策略: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故事导入。
(从前有个爱提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提问题了:“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
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讨论交流:出示各种面值的模拟地币,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认识它的,它有什么特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2)汇报结果: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介绍和分类的过程中,大致有两种分类:a、分成纸币和硬币;b、按元、角、分来分类。
这时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探索交流: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通过问题映衬故事,回答故事中所提到的问题。
4)购物游戏:创设小商店的情境,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如果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可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而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通过学习,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第1题和练习九第题。(2)最后学生畅谈收获。
巩固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1元=10角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活动的联系。
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济钢鲍山学校一年六班语文学科,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 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全班共有38...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 长方形 圆 三角形的经验。4 数据整理概率统计。学生在分类 计数 记录过程中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初步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2 拓展内容。比较 课本第55 56页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数大小比较的经验,此课是将这些经验迁移扩大至2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分析
人教版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一 本册内容的知识体系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8课时 数的运算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课时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5课时 量与计量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3课时 探索规律 第八单元找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