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16 21:46:28 阅读 7990

五年级语文教案。

1、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中过进士,曾做过两次知县,后来因为发生农民起义,为躲避战祸带着一家人逃到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2、生试读,读出节奏。

指名读,齐读。

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默读,思考:诗写的时间(

地点(人物(

事情(。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再自由读,同座讨论每句诗的大意。

反馈:前两句:

1)、“铺”的读音。这个字说明说明?六七里说明什么?

2)、“弄”什么意思?笛子“逗弄”了什么?是它逗弄的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四声”是什么声,“三四声”说明什么?这么空旷的原野“三四声”你说是怎样的境界啊?

3)、这里的“六七”、“三四”不是具体数字,一个说明“少”。学生说说诗意。

后两句:读后问:这两句写谁?

指导看图,用一句话概括图意。这幅画表明什么时间?这幅画之前,牧童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指导理解“归来饭饱黄昏后”:这句讲谁?“添”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

“归来”、“饭饱”两件事,“黄昏”表示时间。三个词,按照我们放牛啊、劳动啊的生活经验,你们觉得应当怎样的顺序?调整语序也是理解故事的一种方法。

谁说说这句什么意思?

后一句什么意思?

牧童晚饭后,不和家人相聚,不和伙伴玩耍,甚至连蓑衣也不脱,手握笛子,与晚风为伴,以天当被,以草地当床,你能不能猜一猜,他为什么会一个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这个牧童,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安详、恬静、舒适)。

7、总结:前两句写景,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夜晚的静,后两句写事。表现牧童的安详恬静。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两次做过县里,后来跑终南山学道,你觉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三、各种形式练背诵。

四、拓展:读有关牧童的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宋代诗人雷震描绘过一幅牧牛归来图《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另一位唐代诗人栖蟾也写过一首《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宋代诗人黄庭坚自幼聪颖,七岁就写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五、作业,把诗改写成短文。

提示“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要写清。

要求合理想象:之前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去草地,在草地发生什么,牧童的心理活动以及心情。你还可以想想作者怎么看到这个景象的,作者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板书。牧童。

七八里。宽阔。

景)三四声。

静。卧月明。

安详、恬静。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会写生字 牧 蓑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朗读 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3 学习抓字眼 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4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重点 学习抓字眼 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牧童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当然也不例外,通过诵读,把学生带入诗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知诗词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运用相类似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对学生读懂古诗,理解古诗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牧童 一诗,主要表达了牧童...

小学五年级诗词《牧童》阅读

导语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 五代道士。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下面就和一起来欣赏下吕岩的 牧童 欢迎阅读!牧童。唐代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