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 3 1有理数的加法 1 学案 教学

发布 2023-03-15 14:38:28 阅读 9963

第7课时:1.3.1有理数的加法(1)

导学目标: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指导。一、自主学习(5′)

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

二、合作**(10′)

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

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3) 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米,写成算式就是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

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

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

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

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4.学海苦无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例1 计算(自己动动手吧!

)例2 (自己独立完成)

三、展示质疑15′)

四.精讲点拨(5′)

五.达标检测(10′)

1.填空:(口答。

2. 课本p18第题。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2.已知│a│= 8,│b│= 2;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有理数总课时第2课时。1 会用正 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 通过正 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 通过 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用正 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自主式教学。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辅助教具。一 知识链接。通过上节课的...

七年级 上册,有理数

正负数加减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他们的绝对值相加。例题 1 2 1 2 3 2.不同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例题 1 2 2 1 1 3.不同号两数相减,负负得正。例题 2 1 2 1 3 4.零加减任何数都等于原数。例题 0 1 1 ...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

典型例题 例1.近似数3.020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它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分析 精确到哪一位,只要看近似数的末位是哪一位。有效数字的概念 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数起,到最后一位为止。解 近似数3.020精确到千分位,有4个有效数字,分别是3,0,2,0。例2.太阳的半径约696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