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

发布 2023-03-14 08:34:28 阅读 6599

单元学情分析。

本章是研究整式的开始,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加之新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具体学情我们从学生个因与知识层面两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学生个因。

1、学习情感两级分化.知识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态度”目标不是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顺便”达成的“副产品”,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时,主动地、经常地、有意识地将“情感目标”有机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痕.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注意力易分散,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学习,数学出现两极分化,这无疑成为学生学习整式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学习情感的分析放在首位,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在强烈的学习需求下拾遗补缺、质疑问难、寻找方法、主动**.

2、算术思维根深蒂固.整式加减是继有理数运算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式的运算.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增加,加之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干扰,以及小学六年级的非负数运算在学生计算经验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在整式的运算中困难增加.进入初中后,数学内容显得多而抽象,尤其是由过去的数演绎到数、式,乃至今后的形,引发了学生学法的变化.而一部分学生仍停滞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中,这种“原地踏步走”的方式使他们陷入学习困境.

3、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经过几年的学习,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已经不再同一起跑线.概括的讲是两个方面,即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知彼”方能“为彼”,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4、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我们鲜活的学生.由于诸多元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刻苦勤奋,有的学生马马虎虎,有的学生自暴自弃等等,不同的个性态度导致了每个人在数学学习上的不同结果.《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设计教案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育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我们要挖掘教材情感内涵,创设情感、思维、技能三位一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正面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知识层面。

1、符号意识有待增强.新课程标准提到“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等”,并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与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诚如达布拉从语言选择与竞争视角写到:“代数的‘广泛的、前水平’的活动涉及到了在具体情境下对各种量的关系的理解,它包括需要用到字母表征,允许学生用某种关系的方式来处理有关量的情境”.就学生初学理解而言,字母只是用来表示未知数,从这一层面上讲,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但并不能透彻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一些学生会片面的认为: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字母代替数,使表达更加简略.如此就使得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成为具体数据的一种延伸,阻碍了学生把式子可以表示变化的已知量的观念的生成。

2、思想方法有待提高。

新人教版数学教材无论是从内容设计还是资源运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取材新颖、贴近生活、注重运用、开拓视野.整套教材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引领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数学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是教学的精髓所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看到问题的本质、解决的思路.可以说,用字母表示数既是基础知识,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虽然有第一学期的数学作基础,但总体感觉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还不尽人意.比如,整式的计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式的运算更具一般性,但如何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与规律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数式通性”.编者试图通过教材告诉师生,要利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例如:在“合并同类项”讨论中,编者安排了一个“**”,**第一个问题是要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00×2+252×2=?,100×(-2)+252×(-2)=?第二个问题是计算100t+252t=?

很明显,编者试图让学生通过与数的运算作类比,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依据就是分配律,甚至所有在数的运算中成立的运算律和法则,在式的运算中都适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章内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数的运算到式的计算的类比过渡,完善类比思想,简化数学思维过程,让数学思想方法在思考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3、概念法则需要厘清。

在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概念法则是保持知识连贯与一致的重要纽带,是其他知识推演的基础.在《整式的加减》新授课上,教师应该去芜存菁,化繁为简,突出核心概念与法则,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弄懂、搞清知识点,扫清认识上的盲点,为学好本章知识做好必要的准备.其次,教师应该尽可能放大核心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厘清其内涵与外延,并以其为中心自然拓展,发散开去,为学生提供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理解《整式的加减》核心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和层次结构,形成和完善以核心知识为连接点的具有生长活力的认知结构,体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去括号法则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上课时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作比较,考察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是怎样去掉括号的,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弄懂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考察式子中去括号的问题,虽然结论是水到渠成,但总的感觉模仿痕迹较重让学生看到,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仍浮于表面,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真正引导好学生知其所以然,应用时方可得心应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 单元测试卷 2

七年级数学单元教学目标评价测试题 二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 1 在0,1,x,3 x,中,是单项式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3.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a.3 5 b.3,7 c.3 6 d....

七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整式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测试题。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学号姓名。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列式表示 a的3倍的是。2 单项式 3 x3y2的系数是 次数是 3 若m2 2m 1,则 2m2 4m 2013的值是。4 在代数式中,单项式有 个,多项式有 个。5 与是同类项,则。6 化简...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整式

2.1.1 整式。学习目标 2分钟 1 会用字母表示数,并会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2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 次数的概念 3 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一 温故知新 5分钟 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1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 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