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供天津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四学制)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之§2.3平行线的性质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 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附录1:
如图,请选取条格纸上的任意两条直线l1、l2,画一条直线l3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这些角。
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的去猜想,试着说一说!
附录2:趣味练习: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 o
b、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
c、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
d、先右转80 o,再右转80 o
附录3:巩固练习:
1、 如图,直线a∥b,∠1=54o,那么∠2、∠3、∠4各多少度?
2、请在括号中填写理由:
∵∠b=∠3 ∴ab∥ce
∵ab∥ce ∴ a=∠2
③∵ab∥ce ∴∠b+∠bce= 180o
∵∠a=∠2 ∴ab∥ce
3、如图,填空:
∵ed∥ac(已知)
∠1=∠c
∵df∥ (已知)
∠2=∠bed
∵ab∥df(已知)
∵ac∥ed(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请结合图形,根据所给定的平行线填入所需的角,并说明理由。(能否找出所有的情况)
∵ab∥cd
∵ad∥bc
∵ae∥cf
附录4:**题:
如图甲: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试加以说明。
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乙时,结论改变了吗?图丙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丁图所示,∠1+∠2+∠3+…+n的和又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说明: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所以本节课定理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轻松。本节“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所以确定“平行的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性质定理”,且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的“判定定理”互为逆命题,所以很容易将本节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混淆。因此,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就被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鉴于实验几何是发现几何命题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我是通过“做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先度量,通过填空引入定理,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从推理能力来说, “说理”对于学生来讲还较为陌生,不知应该说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因此鼓励学生利用性质1对性质进行说理、论证。
为了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编排了一些填空题。之所以安排趣味练习,目的在于想让学生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题的安排,我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年级平行线与相交线说课稿
发布 佚名时间 2011 8 3 13 32 00 京翰教育中心录入 linxi人气 40 文字 大小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平行线的特征 这一节的内容。下面就我对这节课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以说明。一 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 理解判定公理的形成 判定定理的证法,了解表达推理证明的方式。2 使学生能根据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 通过 转化 及 运动 变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 观察 分析 和 归纳 概括 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 实验的...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建议1 教材分析 1 知识结构 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由公理推出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 重点 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