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10世纪初——12世纪中时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
辽、西夏立,辽守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了繁荣与开放的大唐风采,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前不久,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来中国考察,当他来到当年宋辽签订和议的澶州城下,他感慨地说:“我看到的不是当年北宋失去了多少岁币,而是后世的一派繁荣。
”这位历史学家为什么如此感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久远的历史,学习第7课。讲授新课契丹族与党项族。
提出问题:辽、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讨论回答)契丹的兴起时间:10世纪初都城:上京临潢府。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国号:契丹民族:契丹族。
公元2024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
提问:辽、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学生回答)辽和北宋的和战。
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什么是“澶渊之盟”?
2024年,辽军兵临宋朝的澶州城下,宋军誓死抵抗。辽朝萧太后趁本国大将阵亡之际与宋朝订立盟约,于2024年签订。该盟约规定:
宋每年向辽缴纳**10两、绢20万匹,双方互为兄弟之国。此后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友好和平关系。
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
看待历史问题要一分为二,澶渊之盟在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宋和西夏和战,那么和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202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
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原创
七下历史教案第六主题教学重点 1.唐朝的两大重要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及其出现的原因。2.唐朝全盛时期的面貌 政治经济外交考试制度。教学难点 理解极盛而衰的原因。第一课导入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今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个辉煌的时段,了解它的美丽。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抓取重点考试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李立新。庐江县第三中学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2 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3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教学重点 1 我国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及意义。2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教学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小时候常常会问父母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从 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