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发布 2023-03-09 17:36:28 阅读 8074

备课时间:第一周(即2023年9月3日)

课题:无。教学目标:概述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预习任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一周(即2023年9月5日)

课题: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代表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状况。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远古人类历史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对寻找有科学依据的感触和历史想像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导入)“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有许多人类起源的故事,哪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亚当夏娃)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展示课题。

西方)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让二人结为夫妻,他们成了人类的始祖,他们生活在伊甸园,生活美满幸福。后来,一条蛇引诱他们偷吃了树上的禁果,他们懂得了爱情、羞耻,心明眼亮,变得聪明起来。但是他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了伊甸园,到了人间,他们就成了人类的祖先。

东方)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人类存在。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 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样就有了人类 。

一、元谋人。

元谋人的得名、距今年代。(说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

二、北京人。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已经会人工取火。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云南元谋县 170万年前已知最早。

二、北京人:北京周口店 7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 1.8万年前人工取火。

备课时间:第二周(即2023年9月10日。

课题: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教学目标: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教学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概括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及了解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贫富分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用谜语导入新课,先出示粟和水稻的谜面,由此导入新课,“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

(打一植物)”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是哪个国家?那又是在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

一、半坡聚落。

3.为什么会形成原始聚落?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二、河姆渡聚落。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住居特点)

相同点:农耕文明的特征。

1)都从事农业生产。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不同点的原因:

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是进步的,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

黄河流域种粟农耕磨制石器半地穴式彩陶。

二、河姆渡聚落:

长江流域水稻农耕干栏式水井骨制品。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备课时间:第二周(即2023年9月12日)

课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一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三周(即2023年9月17日。

课题: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1、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

2、了解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3、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和判断。

教学重点: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认识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正确认识尧舜禹 “禅让”的含义 。

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每年在炎帝黄帝陵都会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呢?(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对祖先的拜祭,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下面就进入本课学习,你将会了解到这些内容。

一、炎帝和黄帝。

讲述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二、尧舜禹“禅让”

清楚“禅让”的概念,在哪些人之间进行的?知道的有关尧舜禹的小故事。

你觉得当时什么样的人才能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三、大禹治水。

1.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2.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应具有奉献精神。

3.人类的发展是通过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进行的,大禹时代发生洪水,上个世纪末中国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说明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还要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与黄帝。

贡献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德才兼备推举。

三、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

备课时间:第三周(即2023年9月19日)

课题: 开展有关远古时代的传说神话故事会。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四周(即2023年9月24日)

课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三课时,复习第一单元。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四周(即2023年9月27日)

课题:无 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测验。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五周(即2023年10月1日) 国庆**周放假。

课题: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五周(即2023年10月3日) 国庆**周放假。

课题: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六周(即2023年10月8日)

课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备课时间:第六周(即2023年10月的10日)

课题: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目标: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呢?

一、“家天下”的夏朝。

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的活动中心。夏朝历经13代、16个王,历经400余年的历史,它的最后一个王是桀。

出现了国家政权机构:城堡和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王位世袭制(世代相传,血缘纽带)取代禅让制(推举,才德)

二、商汤灭夏。

公元前2023年,汤建立了商朝,建都亳;公元前2023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从此政局稳定。

商朝的政、经、文和夏朝相比有哪些进步?

1)政治:商朝疆域有所扩大,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经济:①农业有了显著发展,畜牧业也有相应发展;②手工业中青铜器铸造是最重要的部门,商朝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3)文化:商朝的使用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朝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武王伐纣。

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建都镐京。

西周的经济:1.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人工灌溉;2、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3、建筑业:开始使用瓦。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国家政权机构。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九年级历史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飘逸导学内容大课题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课型新授课学共7学时。时。避免革命的改革第1学时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讲述 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1 知识与能力。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 查阅资料的能力。认识农奴制对 社会的影响,提高客...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了解身边的历史教案

第12课了解身边的 历史 学习与 之二 原作名 了解 岩岗寺 的历史 教学目标 学习和运用收集材料 调查访问 等方法,了解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身边的 历史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拓宽了解历史的途径,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激发想像力。学会开展访问等社会调查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以及...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化的起源。第一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比较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散思维进行合理想象,结合教材所示 运用归纳讲解 比较的方法,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