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1化石吟》教案 6

发布 2023-03-06 21:44:28 阅读 6083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中的78—81页。《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感情,把握诗歌内容。

2.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意象的再现,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教学突破。1.联系学生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等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习诗歌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结合生物课知识、搜集资料了解生物的进化。

3.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

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约分钟)

三、整体感知诗歌(约分钟)

四、研读赏析(约分钟)

本课总结。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板书设计。16化石吟。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一部分: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一部分: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二、文章主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问题**与拓展活动。

向生物老师请教,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写一篇童话。在童话中假如你是一位时间老人,描述一条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万载()骸骨()腐朽()潜行()

档案()猛犸()卓越()

2.解释下列词语。

奇幻乌有。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葱茏。3.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标明重音。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4.通读全诗,理清抒情思路,想想可分为几个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1.“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中的“档案”,原意是在诗中的意思是。

2.诗中说“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

3.诗中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化石”,这样写的好处是。

4.“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

答案与提示:

1.机关或企业等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或材料生物的生命演化过程。

2.写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人,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此处将化石人格化,写得形象生动,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3.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以“你”来称呼,显得亲切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化石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4.那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教学**与反思。

这首诗比较好懂,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在语文的小圈子里,应该放开让学生去想,去说,去朗读。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有关诗的知识,又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

当然,语文教师对于化石可能了解甚少,不妨在备课时找一些资料,也可以请生物教师帮忙。

补充资料。1.鱼化石(卞之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2.化石的形成。

古代生物的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古代生物能够保存下来,变成化石。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比较容易形成化石:第一是生物死了以后,马上有泥质一类的东西把它掩盖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毁坏或是被其他动物当作食物。

第二是生物体本身有坚硬的部分,因为软体部分如表皮、肌肉比较容易腐烂分解,不能保存,而硬体部分像骨格或是蛤蛎、贝的外壳,比较容易保存,就可能变成化石。这两种情况,只是形成化石的条件,不一定都会形成化石,因为有时化石形成了,却遇到火山爆发,喷出滚烫的岩浆,或是地壳产生变动,也会把已经形成的化石毁坏。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学案 新版 新人教版

二 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第二节诗的两个问题与第一节诗的四个问题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体验成功 1.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恐龙的种类?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快乐心得 中考写真 1.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例 ...

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学案 新版 新人教版

21 化石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语言。第一课时。课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奇hu n gu 藏 c ng l ngzhu yu骸 骨潜 行躯壳档 案猛犸 2.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

化石吟 课题。化石吟。课型。诗歌。教材分析。化石吟 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化石吟 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讲解时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但要注意不能讲的过多,否则成生物课。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中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