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9《春》

发布 2023-03-06 19:09:28 阅读 3874

七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课题:9《春》

课题:9《春》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胡绍聪审核人:

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鸟巢蓑衣黄晕( )

散落应和支撑朗润( )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b

二、合作学习。

4.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5.对“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你是如何去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章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7.有人说,《春》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动态美与静态美”、“自然美与人物美”的和谐对立统一上。请你从选文中任选一段,也来谈谈文章是如何将“动态美与静态美”或“自然美与人物美”相结合的?

三、**学习。

阅读现代文,完成文后练习。(北京市朝阳区2024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1〉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2〉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

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3〉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4〉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5〉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7〉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

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8〉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9〉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10〉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

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1〉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8.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玫瑰花。白玉簪花。

9.请你根据第〈10〉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

10.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

11.对第〈8〉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参***。1、niàng cháo suō yùn sǎn hè chēng rùn

2.(1)比喻、拟人。(2)比喻、排比。(3)拟人。

3.多、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4.“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

5、从花的甜味联想开去,虚写秋天的果实。丰富的联想,开拓了更美的境界。

6、如: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比喻形象地写出散在草中的小花的形态;拟人赋予草花的情趣。

7、略。8.姹紫嫣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洁白如雪(雪白白花花) 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9.①(空间)楼前楼后开满鲜花 ②时间(白天晚上都有花开)③色彩(色彩纷呈)

10.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怨天尤人 ②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例

研讨话题。语文阅读教学中 听说读写一体化 如何构建?教材分析。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 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 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 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预习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预习学案第一课时。知识链接 1 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 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 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是 五四 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朱自清有著作7种,共约19...

七年级上册语文9 12导学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 结构和主题。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结构和主题。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鲁迅和革命家。原名字 浙江绍兴人。首次用 鲁迅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奠定了新文 动的基石。19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