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社会红松之乡

发布 2023-03-06 10:04:28 阅读 4340

灵峰学校七年级下社会电子备课稿。

课题:红松之乡课型:新授课时间:2014-3-110

主备人:王卫红审核人:七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1.根据资料、地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小兴安岭林业的迅速发展。

3.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地形和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难点: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6-38页,画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本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一、北方地区的特点。

1.(读地图册p26-27)北方地区的范围以东和以南,

以北地区。其地形特征以和为主,气候类型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湿润半湿润地区。

2.我国的北方地区,有共同的环境特点,但不同地方的是很大的。例如。

的小兴安岭地区的黄土高原的首都北京。

二、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位于黑龙江省的是我国著名的林区。它有亚洲面积的红松原始森林,被称为。

2.东北三省分别是和 。其中的林业资源最为丰富。

3. 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是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和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

4.新中国成立后,小兴安岭的林业发展迅速,林区的交通十分便利纵贯南北四通八达,除了陆路交通外也是主要途径。

5.凡是贴有标志的木制品,就说明这种产品来自经营良好的林区,它是可持续经营的,实现了和的和谐统一。

6.小兴安岭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和的目标。

、合作**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活动一:小兴安岭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

1. 读图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abc

2)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河流名称

ef3)写出图中平原名称。

2.结合课本第37页图6-3,说说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请分析这些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

活动二: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发展。

材料一:清代黑龙江志曾有对小兴安岭红松原始森林的记载“参天巨木、郁郁苍苍、枝干相连、遮天蔽日,绵延三百余里不绝”。 小兴安岭开发到现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但历经多年采伐,这里的天然红松林已从原始的120万公顷减少为不足5万公顷,成熟林木大约只剩下300万株,再也看不到红松林遮天蔽日、绵延不绝的壮观景象。

于是伊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24年8月31日作出决定,命名红松为市树,并于2024年9月1日发布了市长一号令,决定在伊春境内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并对现存的红松逐株登记进行保护。然而,仅仅停止对红松的采伐是不够的,保护红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人们只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为日后生态破坏和资源面临枯竭埋下隐患。于是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随便砍伐树木了,但是他们依然没有离开森林,最终不仅绿色回来了,而且经济发展更快了。

1.小兴安岭丰富森林资源发挥了哪些作用?

2.从小兴安岭开发到现在,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3.恢复和发展小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哪些?

、课外延伸。

说说小兴安岭林区人民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请你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木材深加工。

狼教案3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狼 说课课案。一 学情分析。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目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不扎实,不牢靠。需要教师大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二 教材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 对初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马教案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十九课。马。学生分析 1 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绝大多数城市学生和相当部分的乡村学生,都没有亲眼目睹过马,更没有近距离了解马的习性。学生关于马的知识多为间接知识,而不是直接经验。但是,马是人类最为密切的动物朋友,学生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关于马的知识,这为上好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2 ...

新人教版 七年级 下 数学暑期试卷

一 填空题 每小题2分,本题满分20分 2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 如图,ab cd,则 1 4 在方程2x y 6中,当x 3时,y 5 计算 2x x 2 6 因式分解 x2 1 7 如图,abc中,a b,c 80 则 a 8 计算 2 4 25 9 如图,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二 选择题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