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单元学案

发布 2023-02-26 17:13:28 阅读 4401

第一课《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学案。

自主学习后完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体裁),选自作者鲁迅,本名___周树人___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教育___家、__文学___家和___思想___家。他的著作很多,都收在《夕拾落花 》里。

2.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和课文下面的注解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 _zao_ 油蛉 __lin_ 觅食_mi__ 倜傥 titang___

菜qí_畦__ jiàn_鉴__赏蝉tuì_蜕__ kuī_盔__甲。

臃肿_yongzhong__ 脑髓sui 秕pi谷拗过去。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人很少人声鼎沸:声音杂。

鉴赏 :欣赏相宜:一样。

4.通读课文,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写 。

第二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我书塾里去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写 。

边听课边思考完成

第一课时。独立完成。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在课文中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百草园的“乐”?

3、本文作者选取了三味书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真实再现了三味书屋怎样的生活?

4、在三味书屋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合作**。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独立完成。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问题下列问题。

1、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怎样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课堂练习4—8题。

5、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完成课堂练习9—13题。

合作**。6.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作用。作用。

作用。课后练习与拓展。

1、选出加黑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宿儒(sù锡箔(bó秕谷(bǐ收敛(li

b.菜畦(wā狗窦(dò觅食(mì珊瑚(sh

c.盔甲(ku斑蝥(má渊博(yu缠络(ch

d.竹筛(sh鼎沸(dǐ绣像(xi蟋蟀(sh

2.选出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

a.臃肿轻捷木莲珊瑚 b.机关斑蝥消释戒尺。

c.和蔼绅士宿儒方正 d.油蛉蟋蟀莲房弹琴。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4、选出对课文第二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充分体现了百草园之乐。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5、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动态景物有:

6、这段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

a.由园内到园外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略写到详写。

7.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8、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 )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9、请仿照文段中的。

一、二两句写一段话。

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0、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1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上文哪一相照应?

12、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养不过夜的。”这三句写捕鸟的过程,都有哪些记叙的要素?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

13、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我的中学时代冰心。

因为整理信件,忽然翻出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在70年代末给我的一封信。她写:“小谢,记忆力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

你的声音笑貌和我们中学时代的一切,在我病榻上的回忆中,都是那样出奇地活跃而清晰……”

这几句话又使我十分激动,思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的确,在我十年海内外的学校生活中,也就是中学时代的一切,给我的印象最深,对我的性格影响也最大。

我的中学生涯是在1914至2024年度过的(那时的中学是四年制)。14岁的年纪,正是感情最丰富,思想最活泼,好奇心最强,模仿力和可塑性也最强的时候。我以一个山边海角独学无友的野孩子,一下子投入到大城市集体学习的生活中来,就如同穿上一件既好看又紧仄的新衣一样,觉得高兴也感到束缚。

我用好奇而谨慎的目光,盯着陌生环境中的一切:高大的校舍,新鲜的课程,如**、体操,和不同的男女教师……

但是我最注意的还是和我同班的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她们都梳髻穿裙,很拘谨,守纪律,学习尤其刻苦。一同上了几天课,她们就渐渐地和我熟悉起来。

因为我从小听的说的都是山东话,在课堂上听讲和答问都有困难。她们就争着教我说北京话。(那个头一个叫我“小谢”的同学,是满族人,语音尤其纯正)我们也开始互相谈着自己的家庭和过去的一切。

她们大多是天津、通县、保定等处的小学升上来的(她们都是寄宿生),数学基础比我好,在国文上我又比她们多读了一些,就这样我们开始互帮互学,我觉得我有了学习和竞赛的对象。那时我是走读生,放学到家打开书包,就埋头做功课,一切“闲书”都顾不得看了。

就这样紧张而规律地过了四年中学时代。我体会到了“切磋琢磨”的好处,也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四年之末,我们毕业班的同学才有18个人。

毕业后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我们约定大家都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还尽量保持联系。此后的年月里,我们风流云散,也都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但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我们惊喜地遇见,共同回忆起中学时代这一段生活时,我们总会互相询问:

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完成了中学时代的志愿,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位中学同学写的一封信,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中回忆中学时代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结束一段的表达方式与上文有何不同,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她们“争着教我说北京话”一句中,“争着”一词用得好,你能说出好在**吗?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一、自学后完成。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 )懒duò( dǎn( )子。

lí( 歌叮zhǔ( 徘huái( )

zhà( 栏恐jù( 花pǔ(

玉zān( )花 pú( 公英。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3、解词新课标第一网。

叮嘱:徘徊:

骊歌:知交:

闯练:4、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__什么困难的事,__硬着头皮去做,__闯过去了。”

a.不管只有才能 b.不论只要才会,c. 无论只有就 d.无论只要就。

5、填空:《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集作者作家。

6、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

1)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___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___起鸡毛掸子___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___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2)爸爸把我从___打到___从___打到___外面的雨声___着我的哭声。

3)“英子,不要怕,__什么困难的事,__硬着头皮去做,__闯过去了。”

二、边听课边思考回答。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内容。

这篇文章采用了___手法,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___爸爸嘱咐她不要迟到的一番话,引出___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___同学们唱起骊歌,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___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3、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

4、“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说一说结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其作用。

5、理解“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6、“我”上学后,爸爸那么生气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这体现了爸爸对“我”怎样的感情?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卷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 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3 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language points be from 两者都表示 来自于。可以互换,他们的一般疑问句式 come from 特殊疑问句和否定句式。1.do you englishyes,i do.a from b are from c come from 2.your pen pal canada?a d...

七年级下册单元学案

七下学案 unit1 where s your pen pal from 1.where be 主语 from?通常用于询问 某人是什么地方的人,某人来自什么地方?eg.你的朋友来自 他来自上海。be from come from 使用时要注意句型的转变。eg.he is from canad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