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发布 2020-11-05 17:03:28 阅读 3926

导学案。一、 第一单元测评

1、根据汉语拼音写词语(12分)

shǔ( 名 、 选pìn( )元xūn( )diàn( )基。

zhì( 友、 chóu( )划、 páng( )徨、 yān( )红。

典jlì( 尽、 独cái( )dié( 起。

2、根据解释写词语(20分)

1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2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3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5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6很少人知道。

7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8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9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10每家每户都知道。

11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12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13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4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15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16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17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18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19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0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3、阅读理解(18分)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 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往事依依 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4)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2分)

25)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4分)

二、修改文段中语病专题测评。

26)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27)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处七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原句上加以改正。(14分)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美的要求与认识也逐步发展。在今。

天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中,无论不管任何一门学科几乎都与其他学科相关联,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靠什么把相关的学科与一门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呢?创造性的思维转换是重要的环节,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和美育不可分,因为艺术就是帮助人们把事物协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

(28)下面是某校黑板报上一则消息的摘录,有七处毛病,**以改正。(14分)

我校初二学生杨亮,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受到评委的赞赏。

今年十四岁的杨亮,人小志高,平时学习克苦,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超过90分以上。他不但注重课外学习,而且十分重视课内学习,并且注意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据他的班主任:

***介绍,在比赛中,杨亮同学流利的语言、得体的姿式、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位评委的赞赏。

【总结】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9-32题。(18分)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

“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

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29.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4分)

30.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画线“叫座”词语的含义。(4分)

31.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4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群星闪耀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导引。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财富的文学艺术家 殷殷热血,他们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 鞠躬尽瘁,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阅读这个单元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设计理念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学些学生的认知领域里,还未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教材旨在通过对 江山如此多娇 这幅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描述,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的关系。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理解 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 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3.学习多角度 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 艺术境界。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