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张为德

发布 2023-02-26 08:57:28 阅读 4955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相关地理知识与讲故事两个环节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表演历史短剧,再现“隋灭陈、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化难为易。

首先,教师可设置一些可操作性强、指向性强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方法。教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课前导学。复习上学期所学南北朝的历史。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统一和大运河的文字资料。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大运河的开通”的学习,与地理相关知识进行渗透。

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历史剧的表演,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及表演能力。

教学资源①自制多**课件。

板书设计。过程设计。

教学后记。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提供、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引导、到位的总结等途径突破难点。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宮词》;阅读唐太宗、武则天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

教学策略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基本知识。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是以“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内容为线索来展开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学,从教科书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通过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多**教学设备,或vcd、电视机和小黑板。

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片断。

简易含**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用古诗、史料等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变化,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唐朝全盛时期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一些丝织品、陶瓷工艺品、城市布局的赏析和认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

3、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开元之治”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运用,加深学生对唐朝农业工具革新的理解,化解学习上的难度,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美感和历史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突破方法是通过收集材料,讨论,历史剧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感知。

难点:1、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难以认知。解决方法是通过与直辕犁作比较来突破,筒车通过影像资料解决。

2、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通过老师与学生互动合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其原因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学生排演“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剧,稻米、粟、黄瓜、菠菜等实物**,唐三彩的纺织品、白瓷、青瓷、丝绸实物、曲辕犁的模型。

教学引入。根据本课内容,利用**、诗歌、影像片段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的进入学习情景,形成对历史的认识。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运用多**辅助教学,**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

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教学方法。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放与交流 课堂教学设计。肥西金牛初级中学孙启明。课程标准。以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史实。将玄奘西行的历史与学生所熟悉的 西游记 联系起来,通过观察玄奘西行路线图,想象玄奘西行路上的困难...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放与交流 课堂教学设计。肥西金牛初级中学孙启明。课程标准。以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史实。将玄奘西行的历史与学生所熟悉的 西游记 联系起来,通过观察玄奘西行路线图,想象玄奘西行路上的困难 通过遣唐使与鉴...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学校 折溪乡中学。课题 盛世危机。课时 1课时。授课人 曹潇予。时间 2104年6月3日。七年级 下册 第22课 盛世危机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 分析清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