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熔化与凝固》教学建议参考

发布 2023-02-25 02:26:28 阅读 7042

一关于教材的处理。

1. 本节内容教参中安排为1课时,由于熔化实验完成要近20分钟,且到下课海波也没凝固,因此要完成全部教学显然不可能,况且只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熔化,对凝固知识的掌握也就容易了,为此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两课时较合理。

2.教材中实验前安排的两个问题 :(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2)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就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而科学**的基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做出合理猜想。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更是无从入手;因此,晶体的熔化实验就不能用科学**的步骤展开,我就给以实验方法,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坐标图线直观表示出来。

从中也渗透了科学方法。

3.关于晶体熔化条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又是对整堂课的高度概括,而教材中并未出现,我是从海波的自白入手,回想实验过程,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二关于实验的改正。

固体熔化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说实在平常教学中此实验我们基本用“**实验”或“嘴巴实验”来代替,最多安排演示实验,其原因众所周知,这对落实知识目标来讲并无大碍(只要增加适量练习即可),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能很好落实。这次活动岳老师分给我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我深知让学生做好熔化的分组实验是本堂课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对熔化实验进行了多次试验并翻阅许多资料,最后对教材中的实验作如下改动:

1)实验药品的选择:由于松香加热到90℃还是胶体,学生无法理解是液态除非再加热,耗时太长,温度高比较危险。把松香改成石蜡,石蜡熔化后液态现象明显。

2)装置和方法:

1.增加一支测水温的温度计。

2.试管采用大号。

3.温水预热。

4.控制内外温差宜在4-7℃

5.水温达到54℃停止加热。

6.水温低于52℃继续加热。

7.玻璃棒及时搅拌。

8.海波碾成粉末状。

作上述改进其目的和理由是在短时间内把实验做成功。具体有以下几点:①试管外的温水中悬挂另一支温度计,控制两支温度计的温差在4℃~7℃之间。

先加热到54℃,停止加热后,水温还会上升,因为石棉网温度还比较高,大约水温能升到56℃,移走酒精灯后等水温下降到52℃,海波熔化也基本结束,再点燃酒精灯到实验结束。

用大烧杯装270毫升的温水,第1个理由节约实验时间,第2个理由才使晶体熔化过程中恒温不变的现象明显且保证热源单位时间供热基本相同,避免由于供热速度太快而造成熔化过程恒温时间较短,用石棉网和酒精灯小火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采用两只温度计控制水与晶体的温度差,一旦温差太大就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这样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由于海波导热性差,我将药品碾成均匀粉末,温度计玻璃泡与试管壁间的晶体层薄一些比较好而且不能偏。否则晶体还没有完全熔化温度计的示数也可能迅速上升。

要提醒学生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试管太小无法搅拌,所以就要用大试管,试管一大,药品就要装多些,否则温度计玻璃泡就会露出,药品装多,实验时间就会太长,最好选择大约20克。

三困惑之处。

1. 七年级学生对本实验中许多仪器还未接触过,比如酒精灯点燃、熄灭;玻璃棒搅拌等,同时他们又充满好奇心,因此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实验时间难以调控。

2. 由于科学与数学未同步,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未出现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因此学生画曲线图象和理解变量和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有困难。

七年级科学熔化与凝固

4.1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树立规范实验 仔细观察 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

七年级科学熔化与凝固

4.1熔化和凝固。巨化中学邵美娱。教学目标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通过 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物质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通过 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象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通过对比,了解是否有...

4 5熔化与凝固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

4.5熔化与凝固。1 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 或 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 液态 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2 我们把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热量 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热量。3 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没有一定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