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对环境的察觉(2.6)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a.照相机镜头b.显微镜目镜c.放大镜d.汽车观后镜。
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3.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
4.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相比,利用**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6.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厘米。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
7.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8.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7题图第8题图第10题图。
9.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
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10.如图,手机扫描***,相当于给***拍了一张**,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是光源。
b.扫码时***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1.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第11题图第12题图
12.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端变细,b端变细端变粗,b端变粗端变细,b端变端变粗,b端变细。
13.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
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d.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
15.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当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p处时,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出现的像为( )
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 )
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17.冰遇火融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然后使太阳光射过这枚冰镜后,会聚于干草上的一点,以此点燃干草取火。这种冰镜应磨削成 (
a.凸面镜b.凸透镜c.凹面镜d.凹透镜。
18.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厘米b.6厘米<f<18厘米c.9厘米<f<12厘米d.18厘米<f<24厘米。
19.某班同学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第19题图第20题图。
20.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
21. (1分) 如图所示是6个透明的玻璃元件,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
22. (2分) 人的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配戴眼镜片为___的眼镜。(均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第21题图第22题图第23题图。
23. (4分) 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填“远”或“近”)些。
24. (3分)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将它们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
1)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光屏上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一个清晰的像;若在光屏一侧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会看到一个烛焰___立的像;
2)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的实像。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细胞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并了解细胞的 和生长过程及其意义。2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 通过本章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进行爱护实验设备 遵守实验纪律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自转 教案 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难点 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 火柴杆 橡皮泥 太阳平行光线板 十字方向标或学具 组装一 2.教学器材 地球仪 火柴杆 橡皮泥 太阳平行光线板 十字方向标 相关投影片...
浙教版 科学 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自转教案
科学 下册 打印版。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 本节课 地球的自转 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共一个课时。内容包括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和晨昏线。2.作用与地位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新课标中,本节课大大降低了难度。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