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第9周第5课时设计设计者: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通过观察、猜想、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时,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前置作业)
学生要求:小组内互动游戏,小组长注意自己组的同学有没有报错数。.
老师要求:巡视小组,了解小组成员完成的质量。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 合作交流,新课**。
我们知道,化简有括号的式子首先应去掉括号,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1)+(x-32)20(a+b)= 3)- x-34) -20(a+b)=
比较上面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1、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去括号时要对括号里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学生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相关结论,并尝试将活动1中得出的式子化简。
老师要求:指导学生完成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并巡视小组,了解各小组完成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整式的运算中,往往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 例4:化简下列各式。
学生要求: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还要同时去掉括号前面的符号。
教师要求:要学生注意比较去括号前后各项符号的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3、 例5: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问:(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学生要求: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能独立列出数量关系。
教师要求: 先引导读懂题意,教师指导回忆船顺水与逆水的速度分别是怎样表示的,然后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甲船与乙船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并巡视小组完成情况。对有困难小组辅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有一定的综合性,为下面研究整式的加减作铺垫。
活动3:练习:课本67页的练习
学生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老师要求:布置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解答,评价学生的解题,巡视小组,了解各小组完成情况,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将式子化简。
活动4、师生小结。
归纳去括号法则。
活动5、作业布置。
课本第69页复习巩固第2、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教案
2.2.1同类项合并。第9周第3课时设计设计者 教学目标。1 掌握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学会合并同类项并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2 通过观察 思考 分析 归纳 小组合作,学会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3 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团结协作,严谨...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教案
2.2.2合并同类项。第9周第4课时设计设计者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合并同类项法则,能将多项式适当化简后简化计算。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 进一步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数学的奥妙。重点 难点。重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前置作业 1 看书第 页的内容,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教案
整式 单项式 第9周第1课时设计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 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教学难点 对单项式的系数 次数概念的理解。活动一 交流前置作业。提出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士地段。列车在冻士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