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 3 1 3 2

发布 2023-02-24 08:38:28 阅读 6146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3.1--3.2)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船、河岸 b.河岸、船c.河岸、河岸d.船、船。

2.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电铃声传入人耳b.枯黄的树叶落满地c.太阳光照射大地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3.2017杭州西溪国际龙舟赛“五常龙舟盛会”成功举办,根据如图赛龙舟的情景,思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使龙舟前进的施力物体是船桨。

b.使龙舟前进的力是人对船桨的力。

c.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受到水向前的推力作用。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看不见的,所以可以没有物体,既没有受力物体,也没有施力物体。

b.一个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c.是否接触是能否产生力的作用的关键所在。

d.一定既要有受力物体,又要有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5.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b.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小车。

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5~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5~20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第15秒时,甲车与乙车速度相同。

7.一物块放在斜面上保持静止不动,图中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有( )

用力揉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改变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0.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b.船工用撑竿推岸,船离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11.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②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而下落。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t=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两张图是( )

13.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第12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

1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5.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重物的重均为10n,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当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10n,20nb.0,10nc.10n,0d.10n,10n

16.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第16题图第17题图第19题图。

17.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

18.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下端挂300克物体时长15厘米,若改挂500克的物体, 则弹簧长:( a.25厘米b.20厘米c.17厘米d.不能确定。

19.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2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

二、填空题(共6题;共16分)

第21题图第23题图第24题图。

21.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运动的,卡车向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运动;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向___运动。(填“左”或“右”)

22.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___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3.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相机每隔0.1s**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m/s.

24.如图实验中,甲图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有关、乙图所示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有关.

25.小刚从家**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过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则步行的是图中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米/秒。

第25题图第26题图。

26.“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同隧道人口处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伺题:

1)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时大灯相对汽车是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多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___填“遵守”或“违反”)交通规则。

三、实验**题(共3题;共22分)

27.为**“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

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 3 3 3 4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 3.3 3.4 一 单选题 1.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能够直接通过实验验证。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仍能向前滚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c.用力使锯条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2.关于...

七年级科学下运动和力

力和运动单元检测卷。姓名班级。一 填空题。每空1 分,其中5题2分,共18分 1 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2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2月24日16时50分 北京时间2月25日5时50分 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 发现 ...

七年级科学下册3 6《摩擦力》教案浙教版

3.6摩擦力。课题教学目标。3.6摩擦力。日期。a 1.知道摩擦是普遍存在的,固体 气体和液体产生摩擦力。2.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重点。难点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分析课程资源的准备。调控对策。教学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