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链接旧知识。
1、 背一背:唐太宗的主要治国措施。
2、问一问:唐朝前期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填一填: 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他为。
课前小热身。
1、通读全课,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作个符号。
2、完成预习练习。
1)、吐蕃是今天的祖先,生活在。
唐与吐蕃世纪初统一吐蕃各部,唐太宗将嫁给了他。
唐3)、唐中宗时又将嫁给了后唐蕃正式结盟。
朝 的1)南诏是今天和族的祖先, 生活在一带。
民唐与南诏 (2)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族3)唐玄宗时册封为。
关。系1)回纥是今天族的祖先,生活在一带;
唐与回纥 (2)唐玄宗时册封为。
3)两次助兵:唐灭突厥时出兵助战,安史之乱时有帮助唐朝收复失地。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在历史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孩,为了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主动愿嫁到偏僻的青藏高原,但又担心那里的人太粗俗,故出了三道难题让对方回答。若能答对,她就自愿嫁过去。
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新课解读。1、归纳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2、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
3、讨论并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
你知道在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多主动与唐朝交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恩:1)恩威并施。威:
课堂小结朗读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1、一首民歌的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连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你。
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歌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2、会盟碑屹立在今天中国某城市的大昭寺门前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它反映了和唐朝结盟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2、 曾经出兵帮助唐朝打败东突,后来“安史之乱”中又帮助唐朝收复失地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 南诏 c 回纥 d靺鞨。
4、下面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受到唐玄宗册封的有。
(1)回纥 (2)吐番 (3)突厥 (4)南诏 a、(2)(4) b(1)(4) c(1)(3) d(1)(2)(3)(4)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朝与吐蕃的和亲政策 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朝结亲 c尺带珠丹感谢唐朝皇帝 d汉藏关系密切。
6、 列举 ( 1)列举唐朝和吐番友好交往的三件史实。
2)列出本课的三位皇帝和四位少数民族首领。
3)列出唐朝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的方式。
7、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贞观十五年,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之。。。及与公主归国,谓其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1) 材料中所提到的“弄赞”和“公主”分别指谁?
2)“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什么?该城在什么地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弄赞”和“公主”的结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了
2、我懂得了
附历史故事:公主出的三道难题: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应对: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让蚂蚁穿过九曲孔道的明珠。) 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
(应对:把它们分开,断晓马的粮草,再把它们放在一起)。 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川教版
第四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课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时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以及这些民族现在的名称 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时学生掌握识读地图的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教学设计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课程标准 知道唐太宗和 开元盛世 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教材分析 全课共两个子目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全文主要讲述武则天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经济文化,为 开元盛世 奠定基础 介绍了唐玄宗实施的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学情分析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这样一门新学科带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知识梳理 要点归纳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课堂训练 一 选择题。1.魏晋时期,选拔 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和学识 b.门第和出身 c.民族和地域 d.等级和财产。2.隋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 参加科举考 b 辛勤耕作 c 作战立功 d 经商致富 3.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