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三单元学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第三单元美文美读,美意美景
1.春。2.济南的冬天。
3.山中访友。
4.秋天。5.古代诗歌五首。
兴趣情境导引。
师: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说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名句。
生1: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
生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生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生5:……师:说得真好,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夏、秋、冬了,能否用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在每个季节里的深刻感受?
生1:当我看鲜花遍地盛开的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喜悦,快乐的情怀。
生2:到了夏季,我会感觉它的热情,到了秋季我会品尝收获的滋味,到了冬季我会学腊梅笑傲风霜雪雨。
师:这说明美好的大自然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下面我们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美文美读。
生:老师,我初步看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就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我们初一学生来说,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师:老师以为,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做到美文美读。
生: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什么是“美文美读”呀?
师:好,大家看了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秋天》及《古代诗歌五首》这几篇课文,都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这些古今诗文写得都很美。
师:说得不错,像这样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美的启发的文章,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美文”。
生:噢,我明白了,那么为什么要美文要美读呢?
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那就再恰当不过了。
接下来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想想,我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一种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
师:那你是怎样获得这种兴奋、喜悦之情的?
生:读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呀!
师:对呀,这就是所谓的“美读”呀,也就是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和背诵。简称为诵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等是可以通过读书而领悟出来的。
生:那为什么通过诵读就能体味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呢?
师: 这是因为再好的内容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
阅读学家萧乾对此曾做了个绝妙的比喻,他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它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
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内在的银行里兑了现。”“票面的数目总是骗人的,实数是无限地大。
一个字在经验库里也许能兑现出十年的悲喜来。它不像理智的价值,条理素淡地陈列着。诉诸情感的价值里有着缤纷的彩色,禽兽风涛的鸣声,各样的触感,各样的嗅觉;而隐藏在这些里面的,也许还有个理智的价值。
如果你不曾感觉出这些,那价值就无从捉到(那价值似乎永不能为人全部捉到)。如果在你的经验库里没有那些现款,纵想感觉,也仍难兑现。”
生:老师,怎样才能做到美读呢?
师: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文章的语言本身入手。
今天老师借用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下字贵响”。来谈如何把握文章的语言。这里“下”是“.
写作”的意思。“响”是指“情思”。
生: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可能就是告诉我们好文章贵在有“情思”,实际是在要求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出这些美妙的情思,才算是做到“美读”吧。
师:你真聪明!你想想,大凡文章,都不会没有情思,写文章的人是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
而读文章的人是有了文辞再了解情思。这“响”呀,自然是有悲哀、怨恨、欢快、舒畅之响;有慷慨、悲壮雄浑之响;有同情、厌弃、缠绵、依恋之响;还有芬芳、洒脱、飘逸之响等等。如果要想将这些人间的绝妙之“响”充分表现出来,离开了诵读,是很难以把握的。
生:我明白了。
生:老师,听您这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风格。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写的能力。
师:对,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扎扎实实地练好诵读这一基本功吧。
相关知识链接之一诵读常识。
文体不同,诵读的要求也不同。
一、散文的诵读。这些文体的语言均属于散文语体。其特点是词语材料、修辞方式的选用都比较广泛,句式灵活多变,短句居多,适当穿插长句,结构自由。
如:老舍的朱自清的《春》、《济南的冬天》、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等。这类文章有的要求背诵(或精彩片断或全篇),有的不要求背诵,但要反复朗读。
古人云:“读书十遍,其意自见。”在诵读这类文章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诉、或怒发冲冠,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二、诗歌的诵读。诗歌包括诗、词、曲。诗歌的语言集中凝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优美的诗歌还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
“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语)。如: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辛弃疾的《西江月》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
诗歌一般都要求背诵,在背诵时,就要抓住其韵律与节奏的特点,通过熟练的背诵,达到了解诗歌“志之所言”的目的。
相关知识链接之二朗读的技巧。
一、停顿。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
句号、问号、感叹号与删节号的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虽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二、速度。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样,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该停顿的地方处理得宜,也就是诠释得很恰当,就能引起聆赏者内心的共鸣。
反之,若把握得不得当,旋律不对或节奏不准,我们就说他唱得不好。“**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也可作为朗读技巧的重要参考。
三、轻重。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升降。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
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
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范例1 如何美读《春》?
分析:著名朗诵家瞿弦和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散步教案。
创意说明:从写作特点角度切入,引领学生完整地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感悟“大词小用”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提问思考:文章写一家祖孙三代四人的一次散步,其中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课堂讨论。教师着重点拨“一霎时,我感到了重大的责任”。
4.由“重大的责任”到“分歧”,到“决定”,到“整个世界”,引导学生理解“大词小用”的特点,并请同学们仔细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二、感悟“小题大做”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请同学们注意体会“散步”的小和大。
2.提问思考:根据课文内容,续写“一次散步,事情虽小,意义不小,因为……”这个句子。
3.课堂发言。教师着重点拨作者所表达的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以及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内在的相似和相通之处。
三、感悟“蕴藉之美”
1.跳读课文,请同学们画出自己所喜爱的语句。
2.指导品读,教师先作示范,然后让同学们按要求自由品读。如:第二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写出了母亲的老迈。“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既写出了“我”的诚恳、孝敬,也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顺从。
这些语句,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显现了人物个性独具的情态。
3.自由品读,小组、全班讨论交流。
[资料整合平台]
1.背景资料(见《教师用书》)
2.扩读材料。
散步的艺术亨利·梭罗。
我崇尚自然,一生追随自然的轨迹。现在,我将以人的身份,用最朴实、简洁的方式说出它的深奥含义:“人,是自然的居民,而不是社会的一员。
”我更要强调,自然的本质是绝对的自由与狂野,正相对于文化的礼俗教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 六单元学案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 六单元学案。导读 本文是关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 六单元学案,希望能帮助到您!第六单元奇思妙想欣赏文章1 皇帝的新装2 郭沫若诗两首3 女娲造人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5 寓言四则兴趣情境导引。2003年春节来到了。小明和小华早就听说市少儿图书馆举办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 四单元学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 四单元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模板。第四单元理解内容,概括要点。1 化石吟。2 看云识天气。3 绿色蝈蝈。4 月亮上的足迹。5 山市。兴趣情境导引。1 课间,初一 2 班教室。小明和小军正在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小明 鸡是由蛋孵化出来的,没有蛋怎么可能有鸡呢?...
人教版七年级上英语第七单元导学案
孙店五中七年级英语导学案。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主备人 崔春灵审核人 龚高旗督办领导 彭连生时间 period one section a 1a 2c 学习目标 掌握下列生词 newwords socks,sock,shirt,t shirt,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