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耳和听觉 2 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

发布 2023-02-22 00:38:28 阅读 4191

第3节耳和听觉(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2、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2、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教学难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三、教学准备。

梳子、硬纸板、鼓、音叉等。

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

**:**。

问: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学生讨论:小结:

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同样是**,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1、用一把塑料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不同?

2、将直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用手拨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时,使直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快慢。

学生实验,然后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1.快速划过时音调高,因为梳子振动快;2、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试一试:撕一张薄纸片,两手拉紧它,放在嘴上,用不同速度的气流吹纸片。你能不能吹。

出不同的音调呢?学生动手试。

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

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膀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20000赫。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c的频率是261.6次每秒;男低音歌唱家发生可以低到65赫,女高音可达1180赫。

阅读:不同物体发出不同音调的**,表述**包括的信息。

学生阅读、表述。

讨论: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利用:b超,超声波测距,蝙蝠,雷达。

多**演示:轻敲队鼓和重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小纸屑的跳动情况。

的不同。学生表述,教师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小实验:用仅仅前面学生能听到的声音讲话,问学生能听到吗?小结:声音的大小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师:经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

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2.

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有关。学生实验:请你用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学生自己选择材料做实验,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阅读课本图表,看了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游戏:请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后背向大家,并蒙上眼睛,教师请不同的学生讲话,请那位学。

生判断是谁发出声音。

思考: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能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你知道为什么他可以猜出是谁呢?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都能影响音色。

师: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我们接下来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学生讨论:小结: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三、课堂小结)

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四、课内作业)

1.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2.在一片嘈杂声中,小米一下子就听出父亲的声音。这是因为父亲的声音和其他人相。

比()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振幅不同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要改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就越大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小。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a 5-6页。

五、板书设计。

第3节耳和听觉(二)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发声体振动越快,即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都能影响音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能说出各结构的功能 2 结合 能描述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3 了解声音的特性 音调,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 知道频率的概念,了解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 5 能区分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l过程与方法 1.结合耳的模型与 初步认识耳朵的结...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1浙教版

耳和听觉 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说出耳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 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保护听觉的方法。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 听觉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 分析 概括知识,并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搜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

教学重点。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1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好实验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教学方法。实验 观察归纳 讨论应用 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提前准备好棉花 或细软的纸 棉布等塞耳朵的物品 蒙眼睛的物品。2 教学器材。耳朵结构示意图 模型 助听器 木梳 塑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