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5 04:15:28 阅读 8460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的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即让学生了解人类逐渐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到前人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精神。第二,借助计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解释。

教材提供了地球赤道周长、地球赤道半径、地球表面积的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对地球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另外,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评价任务。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2.举例证明地球是球形。3.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准备。

橡皮泥、火柴梗、小纸片、地球仪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或**: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

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3.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4.出示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或其他反映地球实景的**,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5.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6.小组汇报。

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出示**,一种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补充。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学生交流讨论。

3.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

实验,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4.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

5.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三、认识地球的大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 3地球的内部试卷

2.3 地球的内部 练习。一 填空。1 地球分为 2 科学家通过 来探测地球。3 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 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速度 4 地核包括 和二 选择。1 地壳是指 a.33千米以内b.33 2900千米之间c.2900千米以外2 位于地球内部33 2900千米之间。a.地壳b.地幔c.地核3 莫...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1地球的形状5苏教版 教育

地球的形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2 过程与方法 1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2 2地球的表面苏教版 1

地球的表面 教后反思。1 教学后的收获 补充材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新课改要求下师生互动教学的必要前提,是体现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教学理念的有力载体。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先后开展小组合作4次,形式多样,有自学 互学 组内学 组与组交流学。还有班与班交流学。补充地球地貌的材料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