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反比例》研讨课教案

发布 2023-02-14 10:55:28 阅读 8813

《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富有**性的问题,进一步渗透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比较。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新课。

1、复述回顾: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判定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a、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b、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c、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2、引出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之间的一些特征。当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度又有什么态度呢?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反比例的意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之前,提出实验要求。

1)、记录杯子里水的高度,把**中补充完整。

2)、观察水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实验。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3、**实验记录单,回答三个问题。

**中有哪两种量?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

是多少?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4、课件展示反比例的意义,请学生回答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有三个条件,1、两种相关联的量;2、变化方向相反;3、乘积一定。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反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谁给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1)学生自由举例。

2)师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只有积一定,这两个量才成反比例。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3)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1)、**中有( )和( )两种相关联的量。

2)、写出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

3)、这个积表示( )

4)、表中的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不是“×”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

四、积极应用,拓展新知。

出示课件,正、反比例的例题,请学生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补充完整。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五、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比例吗?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5)、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挑战一下自我吗?好!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堂堂清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反比例》研讨课教案

本节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出示数量与总价的统计表,设置问题 1 表中有哪两种量 什么是一定的,这两种量是什么关系?2 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反比例,板书课题 反比例。设计目的 以复习的形式导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反比例》研讨课教案

练习九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二册练习九p49 5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利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性目标 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 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反比例》研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 教学设计。反比例。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2.了解反比例的图像特征。教学重难点。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准备。课堂展示训练单 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填空。的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