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制定乡村旅游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
教学提示。
综合应用的设计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探索起来能小中见大,有较强的挑战性和综合性。这一综合应用的内容涉及计算、统计等知识,通过调查、访谈、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以拓宽信息**渠道和信息量,把学生开展的活动、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全班的集中展示,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马上快到国庆了,你们打算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地方?有什么好风景?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
师: 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说起旅游大家兴趣这么浓,老师也很喜欢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神奇秀美,蕴藏着好多知识,在旅游中,老师还发现会遇到好多数学问题呢!旅游中到底有哪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旅游中的数学知识。
(板书:制定乡村旅游计划)
二)**新知:
1.师:现在在我们城市周边兴起了很多农家乐的旅游活动,可是我们不能说去就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班级秋游的时候到这里游玩,我们都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师:是啊,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怎么样租车去最省钱?
多****旅游情境图信息,并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1)**如何坐车。
a.租车方案。
方案一:从学校乘公交车到景区大门口,每人单程3元。
方案二:如果包车,45座的客车,往返300元。
b.汇报租车方案。
方案一:来回需要:44×3×2=264(元)
方案二:来回需要:300元。
c.引导学生选出最佳租车方案。
同学们两方案,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算? 为什么?
2)观光车费用。
同学们,解决完了坐车的问题,接下来是在景区内游览观光的费用,请各小组根据信息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并板书:2×44=88(元)。
3)吃饭问题。
师:下面我们还要解决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吃饭问题。尽管是出门在外,我们可不要亏待了自己的肚子。为此,我特地提前做了调查。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吃饭费用。
学生交流计算,然后汇报。
板书:25×44=1100(元)。
4)门票费用。
师:最后,我们如果想全部游览景区,购票的费用又是多少呢?请大家都来帮我想一想。
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40×42+80×2=1840(元)。
5)总费用。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集体汇报并板书。
方案①:264+88+1100+1840=3292(元)
方案②:300+88+1100+1840=3328(元)
四)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吗?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其实旅游中还有其它的问题,请你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家庭的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五)布置作业。
与爸爸妈妈商量, 确定景区, 制订1 份家庭旅游计划。
板书设计。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反思。
制定乡村旅游计划》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班级全体学生和老师去旅游的问题而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达成共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资料包。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资料链接。
中国数学家——李邦河。
李邦河(1942—,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乐清(现乐清市)仙溪镇人。在雁荡中学度过了初中时代。202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该所基础数学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
李邦河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2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邦河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主要从事微分拓扑、低维拓扑的量子不变量、非标准分析和广义函数等领域的研究,在微分拓扑、低维拓扑、偏微分方程、广义函数、非标准分析以及代数几何和代数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先后发表研究**90余篇。例如,在偏微分方程解的定性研究中,他否定了**科学院院士奥列尼克关于间断线条数可数的论断,解答了美国科学院院士拉克斯和格利姆关于通有性和分片解析性的三个猜想。
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伊万诺夫对他在非标准分析用于广义函数方面的工作曾评说:“对广义函数的乘法,以前只在很少的情况下成功,李邦河运用非标准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果”。他关于微分拓扑的工作曾获第二届陈省身数学奖(1989),他的许多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制定乡村旅游计划西师大版
综合与实践 制定乡村旅游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教学提示。综合应用的设计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探索起来能小中见大,有较强的挑战性和综合性。这一综合应用的内容涉及计算 统计等知识,通过调查 访谈 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 小组之间的交流,以拓宽信息 渠道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单元
珙泉中心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主备教师 罗金琼施教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4部分。这些知识不仅是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6苏教版 2019秋
第 2 单元。教学内容。认数授课时间月日第 6 课时。教科书p21 22求大数目的近似数。1 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 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2 在认识近似数 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教材。通过选择社会 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