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案例

发布 2023-02-09 05:39:28 阅读 912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学期37页。以前教这个内容时,书上往往陈述了操作步骤,如:(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读出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准量角器的度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关注操作步骤,动作要领,甚至还让学生去背量角的方法,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这就是所谓的“机械记忆,规范操作”。但新教材上没有规范的操作步骤,只有认识量角器和讨论如何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两个内容。我想,新教材之所以删除了量角的步骤,是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留下了探索的空间,并能让他们品尝**后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

2)会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读数。

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两个不同120°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师:你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吗?

学生a:125° 学生b:120° 学生c:123°

师: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师: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量角器)

学生:量角器学生:半圆。

师:我们叫它做量角器。

2、揭示课题:要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那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情境导入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思起于疑”,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们说哪个角大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新知的欲望。

二、**量角的方法。

1、认识量角器。

师:知道量角要用什么测量工具吗?(量角器)

师:同意吗?那我们拿出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什么?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1:量角器是半圆形的,上面有很多数字。

生2:我补充一点,半圆上面不仅有数字,而且是两圈数字,它们都是从0到180。

生3:半圆被平均分成了180等份,上面还有很多条射线。

生4:量角器下面有一个空白的半圆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量角器被平均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度。

请同学们先看书p37,1度角到底有多大?然后在量角器上找出1度角,并感知1度角的大小。)

师:量角器平均分成180份,一份所对应的是1度角。由此推断,你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1:2份就是2度角。

生2:10份对应的是10度角。

生3:几份对应的角就是几度角。

生4:在量角器上可找到许多大小不同的角。

生5:我觉得这些角的顶点都是同一点。

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从顶点引出的射线,只看到下面有一个空白的半圆呢?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分析得很对。那个小半圆中的圆心叫量角器的中心点。你能拿出活动的学具角在量角器上叠出一个30度的角吗?

生1:老师我好像遇到了麻烦。我的一端叠在右边的0上,另一端对准30,可是这里有两个数,不知该读30度还是读150度。

师:刚才我们感知了1度角的大小,那你估计一下应该是多少度?

生:这个角感觉很小,我看应该读30度。

生: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度数呢?

师:量角器从中心点引出的对准0的右边的射线,与对准。

生:我想应该看外圈刻度。

师:想证实一下吗?请你们再用学具角在量角器左边叠一个150度的角。

生:老师,我们叠了,的确是看外圈的刻度。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在量角器上找已知度数的角了。那么怎样测量一个角的度数呢?翻书p37上有两个角,请小组讨论如何测量?

生1:刚才我们会用学具角在量角器上叠一个角,我们可以把要量的角想成学具角在量角器上叠一叠,量出角1是60度,角2是120度。

师:谁能具体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叠的呢?

生1:我们将角1的一边与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重合,角的顶点与中心点重合,看另一边对准内圈的刻度是60,角1就是60度。角2是对准左边的零刻度,看外圈刻度,量出角2是120度。

生2:我们组的方法不同。我们把角的顶点与中心点重合,角的两边与任意两条刻度线重合,然后用大数减小数,也得出角1是60度,角2是120度。

小结归纳: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外圈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会角的结构,认识角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90刻度线等等。为使用量角器做好铺垫。

2、尝试量角。

1)拿出老师发的作业纸,纸上有4个角,你们能用量角器量一量∠1的大小吗?(学生尝试用量角器试着量一量∠1)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汇报时可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进行教学。

学情预设: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来看,量角时主要出现的错误有中心与顶点不重合;边线不重合;读错度数)

2)学生量完后,与同桌交流量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先找一些量错的孩子上来展示,并逐一找出错误的地方,并鼓励:还没学过,不会是很正常的,但敢于尝试很值得老师表扬。如果是测量方法正确,读数却读错,也给予表扬:

要量角的大小他已想到中心对角的顶点,一条边对0刻度线,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真不简单。 接着趁热打铁说:“我们要感谢这个同学,是他提醒了我们,角的另一条边对着两个刻度,究竟看哪一圈呢?

那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一边开始的,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起点0刻度线在内圈读内刻度,起点0刻度线在外圈读外圈刻度。”

3、演示量角,教师进行恰当的讲解。

演示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4、学生根据刚学的量角步骤再正确地量出∠1的度数,并把不同方向的∠2、 ∠3、∠4的度数量出来。

设计意图】有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读数还会弄错,150°会读成30°,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这些角与直角比是大还是小。还可能会出现所量度数可能会有一点误差,如果相差小于2度,我们都认为是对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真知,体会成功的快乐。

5、学生反馈信息并说说量角的步骤。

一放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二移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三看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是几,注意0刻度线在内圈读内圈刻度,0刻度线在外圈读外圈刻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自主**分析总结认识量角器后再尝试量角,从尝试体验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而且还成功突破如何选择内外刻度这一难点。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经历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三、**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四个角有什么发现?

生:∠1=∠2

师: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师: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师: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师: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

生:角的大小与边得长短毫无关系,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毫无关系呢?我们学过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射线)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长。

师:一起读课本38页例1下面的这两句话。对,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当角的边比较短,不好量时,可以把边延长一些再量。

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量角的方法对吗?错在**?

2)量一量少先队中队旗上的角各是多少度?(课本38页做一做第2题)

2、 发展练习。

你能猜出这几个角的度数吗?并说明原因。

3、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层次性练习,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练习类型为:

①基本练习,巩固新知;②发展练习,形成技能;③拓展练习,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及时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

五、总结全课,强化理解。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

2、量角。一放中心点顶点。

二移 0刻度线一条边。

三看 ?刻度线另一条边。

3、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经过和部分学生的沟通以及自己的反复推敲,我觉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讲解不清,指导不细,训练不够,恐怕这些原因只是表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对于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仍不太明了。一方面是第一课时课中挖的还不够深,时间安排欠妥,另一方面所布置的口头作业没有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生不明白 量角器就是单...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封面 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1 在 角的度量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 要上好一堂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布鲁纳说过 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我认为在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更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水...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温育权。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第二课时。二 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 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