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案例分析

发布 2023-02-10 18:45:28 阅读 6049

《角的度量》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 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 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并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量角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归纳出度量发发,从而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到角度在国防、体育等方面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三个目标的指定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2、教学策略与方法: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是分小组,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它既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是随便运用,合作**法也不是走走形式而已,对什么时候讨论很有讲究。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

在本节课我设计了3次小组合作**:1、请学生观察量角器,并与组员交流一下,你看到些什么?2、学生自己偿试度量角,并交流度量方法。

3、自己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是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预设情况:

我预计学生观察量角器后可能提出这些问题: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形的?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

为什么上面有那么多刻度线?中心点、零度刻度线有什么用?量角器是怎么样来量角度的?

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的教学关键,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就掌握了度量角的方法。

二、 教学过程。

一)引入:1、 ****:神舟六号发射。

问:有谁知道神舟六号的发射角度是多少?

师:发射角度是42.4°,因为神舟六号的着陆场就位于42.

4度左右。这样,飞船每次经过42.4度时,就通过着陆场,使飞船每天至少有一次返回的机会。

这说明角度在火箭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师:除了在航天技术上,在建筑业,角度同样不容忽视。(多**演示)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比萨塔原来的倾斜角1.

5度,现在却倾斜了5.5度,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工程师们提出了“拯救比萨斜塔”的口号。

3、 就连平时投实心球,也有一个投掷角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认识量角器。

1、师: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呢?〖出示实物:量角器〗就是“量角器”〖板书:工具:量角器〗

2、师:请大家观察量角器,并与组员交流一下,你看到些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观察结果。

生1:我看到了有刻度,都是数字。

生2:量角器的形状是半圆形的,有很多线。

师:这叫做刻度线。

生3:最下面有中心点。

师:对,这个相交的点,就是中心点,还有这条刻度线叫做零刻度线。这很重要。

生4:都是有0~180,但是方向是反的。

(随着学生汇报,教师在电脑中演示。)

3、师:通过观察以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样来量角度的?

生2:为什么上面有那么多刻度线?

生3:我们还想了解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形的?

生4:中心点有什么用?

生5:零度刻度线有什么用?

生6: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

4、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来解决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圆周被分成360等份,每一分所对的角是1°。在航海、航空等方面都需要用它来确定方位的。而我们小学生平时测量的角大都小于180°,所以只取它的一半180°,做成量角器。

先来看量角器上的10°,每一小格所对的角就是1度。

师分别出示°使学生知道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外圈都有些什么用。

三)角的度量方法:

1、师:请看练习纸的第一题〖出示 abc〗请大家试着量一量它的角度。

学生实践操作,相互交流度量方法。

2、师:哪个小组先上来量?

生1:我们小组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正o点,然后**动量角器)使零度刻度线对准一条边ob,然后再看oa边对准的数字。我们的答案是50°。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那再请一个小组上来量。

生2:我们把量角器放平,对齐中心点,再看角的两条边所对的刻度,可以把外圈的130°-80°=50°。

生3:我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动量角器)使零度刻度线对准oa边,然后再看另一条边ob对准的刻度,是内圈的50°。

师:大家都量得很好。

3、师:下面请大家来归纳出度量角的方法,小组先讨论讨论,再写在纸上。

生讨论。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汇报:我们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是:先把顶点与中心点对齐,再把一条边与零度刻度线对齐,最后是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

师: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归纳得好?

四)巩固新知、深化结论。

1、师:知道了量角器的量角的方法,接下来做第二大部分的练习,共有三道。

生独立度量,教师巡视。(时间3’12”)

核对答案:一位学生看错内、外圈,读成110°。

生全对。生:∠3的边太短了,看不清楚。

师:我们可以想什么方法来准确知道它的度数?

生:把一条边延伸一下,就看清楚了。

师:用这位同学想的办法来量一量。

生:∠3是83°。

生:我不用延长,因为延长时会有误差,所以我用一把尺,沿着这条边放,看它对准的是83°就可以了。

2、师:如果这个角被磨损了,怎么才能知道它原来的角度?大家讨论一下。

生:把两条边向中间延长,相交的一点就是中心点,对准中心点就可以量出这个角是55°。

师:对是55°。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学得真好。大家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

五)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你们掌握了哪些本领呢?

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了开放式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了角度在国防、体育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新授阶段我通过让学生观察量角器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用电脑演示,效果很好。但是我课中电脑突然死机,使得原本在中心点、零刻度线配上的声音与闪烁,无法呈现给学生们,导致学生对零刻度线没有很深的印象,在后面的课中学生几次说错。

以后如果遇到这样的状况,可以把关键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在观察量角器后让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后面要解决的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很积极、很活跃。随着问题的解决也不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且能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我设计让学生第一次量的角就是开口向上的,这打破了常规教学中先量水平位置的角,再量其他位置的角。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边与零度刻度线重合,产生不同的度量方法,还能消除思维定势,使学生能更灵活度量角。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有的成功了;有的不知道该怎么量;有的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也会量了;部分学生还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量法。

在归纳度量方法时,采用的是**规律式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自己量出角的度数,把量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对于每人提供的量角方法的信息,小组归纳出量角的步骤,有的小组写的与书中的量角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直接采用学生讨论的结果,尊重了学生、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的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角的度量 教材第37 38页。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1度角 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知道角的大小与...

2024年整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角的度量 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2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角的度量 课堂实录 角的度量 课堂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交流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 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应该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怎么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从内圈看,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 零刻度线 内刻度线 外刻度线。这节课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