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筷子“折”了》教学诊断

发布 2023-02-07 02:31:28 阅读 8472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三课——筷子“折”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对于这些现象,很多学生已是见怪不怪,视而不见。

有些学生凭经验在心中似乎明白,但对其中的科学道理却说不出所以然。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一下是教学中的几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交流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奇怪现象有很多。**课件(水变深了)。学生发现:筷子“折”了,光点“偏”了,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

活动二: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1)提出问题:“筷子为什么会变‘折’了?”“清澈见底的水为什么会变深了?”

2)学生猜想:“之所以会发生筷子变折了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筷子发出的光经过了两种不同的物质;我们在岸边看到水很浅,实际却很深,也可能是因为光经过了空气和水两种物质的原因。”

活动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材力图通过筷子“折”了等,让学生在体验与**中掌握了光的折射概念;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光的折射规律为主线,通过筷子“折”了,光点偏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出光的折射规律。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科学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科学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科学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2.由于课前实验器材准备不充分,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路不很清楚,但通过让学生****的方式,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太多最后导致我后面的内容处理仓促。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筷子折了》教案

筷子 折 了 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并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科学 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能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 光的折射现象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想知道并提出有关光...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筷子折了》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 筷子 折 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科学 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能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对生活中一些现象作出解释。2 在 光的折射现象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想知道并爱提出有关光的折射方面的问题。3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教学重难点 重点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筷子折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筷子折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 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 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并对生活中的此类现象做出解释。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常见,但小学生往往视而不见。本课从生活出发,在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