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 1声音的产1

发布 2023-02-01 18:47:28 阅读 4038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1.意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信息意义。

2.用多种方法探索声音的发声方法,并尝试归纳发声的共同点,引起对声音产生探索的兴趣。

3.学生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积累观察声音振动的操作经验,建立振动的概念,并自主探索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难点:以“可视化”的操作思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等。

2.演示材料:音钹一副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教师谈话(结合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引起话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声音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有多种声音的光盘,学生倾听。

2.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3.引导学生小结,提示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并引导学生第一次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二、**新知(一)制造声音。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去了解声音可能产生的原因(经验的积累途径)。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小组合作)

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页上。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

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

5.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

来?6.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造出声音?

7.引导小结:能发声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进一步指导归纳出制造声音都要让物体“动起来”。

二)作出假设。

1.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并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当物体在发出声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2.指导开展实践操作活动。

1)教师引导示范(以敲击小鼓为例)。教师敲击,问:听到了什么?

在鼓面上的运动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如何更好的观察到?(提示以黄豆置放在鼓面上)教师再次敲击,引导学生观察,并画出运动状态图。

活动名称敲击小鼓弹拨尺子瓶口吹盐喉部发声敲击音钹。

2)引导学生利用尺子。拨动后,观察运动状态,画出运动状态图。

3)学生进一步利用空瓶里放盐后吹瓶口、手摸喉部发“啊”的声音等活动后感受到的予以图示。

4)引导归纳,当以上活动发出声音时,都有共同的运动状态。揭示这个运动状态就是“振动”。即物体振动时就会发声。

5)教师进一步引导**:物体振动时发出了声音,从更加可靠的角度,还需要说明,如果振动停止后,声音是否会消失。怎么做?

6)引导学生操作: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什么感觉?为什么?喉部发声,终止发声,感觉什么变化?

7)引导归纳小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

1.多**课件演示:人的发声器官。(机动)四、本课总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声音的学问,我们将在后续几课中进一步学习。〖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听到声音。观察到的运动状态(以简笔图示)

2019教育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声音的产生粤教版

11声音的产生 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学会大胆地 猜测 动手操作和分析推理。2 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知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区分声音的大小。2 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实验,知道声音有大小之分。3 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 是苏教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第一课。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 为核心 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节课的教学没计围绕 科学 这一主线展开 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 提出问题 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 提出猜想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 1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 设计理念 科学 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经历猜测 设计方案 实验 表达与交流等 活动,通过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获得 的乐趣,增长科学 的能力,形成大胆猜测 尊重事实 敢于质疑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