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发布 2023-01-31 13:06:28 阅读 7062

课题与教学内容。

26、古诗二首。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技能教学目。

1.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学会“卢”、“棱”、“僵”“哀”四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经历反复诵读,读中感悟、交流讨论的过程,过程方法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学习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的学习方法。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思想感。

情感态度。情。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

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教师介绍汉将军李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

3.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卢伦的《塞下曲》,让我们一起感受飞将军李广的形象。4.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

二、初读感知。

一)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

3、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1、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写过。

预设学生活动。

1、学生听老师介绍汉将军。

2.学生阅读课后的“我的资料夹”,了解李广的故事。

备择方案。李广(?—前119年),陇西李广。

解题:“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塞下曲”的诗人:李白、王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昌龄活。2、知作者。

卢纶(748-799),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以送别、军旅生活为多,诗风比较雄壮。3、课件出示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注意读准。

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4、教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课3、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朗件。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二)抓字眼,明诗意。1.放手自学。

2、组织交流。

2)将军夜引弓。

1、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2.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完成。3.集体交流:很暗的样子。

惊风:青草突然被风吹动。(2)将军:指李广。引:拉的意思,写出了将军的从容镇定。

这两句的解释:将军在光。

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1)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1)林暗:形容树林里光线。

教师小结:这两句具体写了线很暗的树林里巡逻时,忽时间、地点,一个“惊”字,渲然林里的野草被风惊得一阵染了紧张的气氛,也表现了将军晃动,将军马上警觉地拉开夜巡非常警惕和当时紧张的局弓箭,向林中射去。面。

4)没(mò)在石棱(léng)中。

军的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白羽:指箭,即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4)没:隐。本课指箭头深深插入石中。

棱:边角,这里指石头的边角上。

这两句的解释:等到天亮后到林里寻找射出去的去了。

3)课件出示“平明寻白羽”(3)平明:天刚刚亮的时候。

教师小结:这两句表现了将箭,发现箭竟然射进石头中。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三)多诵读,悟诗情。1.指名诵读古诗。事?

将军为什么第二天才去看呀?

1、学生读古诗。

在光线很暗的树林里巡逻时,忽然林里的野草被风惊得一阵晃动,将军马上警觉地拉开弓箭,向林中射去。等到天亮后到林里寻找射出。

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2.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2、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将军。

去的箭,发现箭竟然射进石头中去了。将军自信,从来都是百发百中,第二天可以看得更清楚。

3.教师提问:诗中的将军给你3、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对人物形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的把握应该有这样的印象?4、指导感情读。

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1、读诗歌。

2.背诵这首诗。

4、学生感情朗读这首诗。

持开放的态度,只要是学生从古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中“读出来”

小组内轮流朗诵诗歌。的,就可以。

2、自己背诵这首诗,小组内。

四、课外拓展。展示,全班展示。

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卢纶的其3、全班齐背这首诗。

他几首《塞下曲》。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塞下曲》。

2.了解爱国诗人陆游生平。

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1、学生背诵《塞下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介绍陆游:陆游。

师介绍:当时的南宋王朝面临强(1125-1210),字务观,号放敌,政权摇摇欲坠。陆游积极主翁。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张抗金,却遭投降派谗毁,被排挤罢官。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变。

二、初读感知1.出示课件。

2.教师范读3、自学古诗。

三、品读感悟。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思为国戍轮台。(课件展示)

人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集体交流:说明天气很冷。

不自哀:不为自己感到悲伤。尚思:还想着。尚:还。戍:军队守卫。轮台:指边疆。

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一“僵”一“孤”,凄凉之极。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2、学生跟老师读这首诗。

3、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交流解决。

一)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1.僵卧:僵直躺着,不能动,2.从“僵卧孤村”你体会出诗2、“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3、为什么还“不自哀”呢?

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3、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了。

想着呢?4、为什么作者不去,而只是还4、现实是残酷的,他的身体要结合诗的。

状况已不能再上战场,朝庭背景来理解里的反对派也不可能让他上这个问题。战场,他满腔的爱国情也只能是想想了。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1.夜阑:夜将尽;夜深。铁马:

披着铁甲的战马。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一直坚持抗金,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统治者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

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马征战的梦境,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使爱国主义感情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4、学生反复感情读诗,理解作者复杂的心情。

5、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两句。5、学生反复读,体会作者坚。

马冰河入梦来。课件展示战场?

怎样的心情?

二)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

2.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2、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所处。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3、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

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四、升华情感意思。

2.课件出示诗歌的译文。

预设学生活动。

练习,班上展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却并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

备择方案。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1、学生互相说诗意,小组内。

2、学生读:“我”挺直地躺。

3.教师总结:这是年近七旬的流出征北方疆场。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以梦境抒发情感是本诗的特色,表现出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4.指导感情读诗。

4、自己练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指读,指点;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5、学生根据理解想象,并用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怎语言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样的思想感情?6、熟读背诵这首诗。

五、课外拓展。1、出示陆游诗《示儿》。

2、学生课下搜集爱国诗词。

面。6、学生自背,小组背,班上展示背。

1、学生读诗,理解诗句意思,交流从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古诗两首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

b.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 孤独。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一些,缓慢一点。练习朗读。c 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铺垫 他想通过自己文采获取一官半职,为国家效力。但是一直都未实现,所以郁郁不得志!二 细读诗文,理解含义。1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同步练习题。班级姓名。基础训练。一 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腊浑豚侧。二 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1 题西林壁。2 只缘身在此山中。3 山重水复疑无路。4 莫笑农家腊酒浑。5 丰年留客足鸡豚。三 填空。1 缘 的音序是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2 苏轼是朝著名的文...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班级姓名。一 比一比,填一填。莫慕腊蜡浑辉。名其妙月身。名而来烛煌。二 背一背,写一写。题西林壁。三 语文与生活。我们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对下面诗句的理解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四 积少成多。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