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发布 2023-01-24 13:51:28 阅读 4441

平均数。

执教教师: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陈英。

指导教师: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林锦城。

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汤洪云。

磨课心得 起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简单的平均数,但学生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观念不是很强,尤其是用平均数对统计图进行分析是第一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平均数是外在的、抽象的、符号化的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平均数抽象的概念和丰富的内涵,更难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意义。

终点:创设套圈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欲望,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磨课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发现学生对一组数据的整体关注能力低,当一组数据出现在眼前,会对个别数据感兴趣,如最大值、最小值、相差关系等,而不是看作一个整体来描述,对平均数的知识积累非常有限,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价值,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是一直思索的关键。

由于本课是苏教版的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授课的学生却是三年级的,面对“比总数不公平”想到用“平均数”,比较困难。因而,直接出示总数与人数都不等的两组套圈的数据,让学生对比讨论,能促使学生对数据的个别关注转移到对数据的整体关注,有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49页~51页。

教学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男女生套圈pk赛。

男生队一共套中了28个,女生队一共拍套中30个。

判断哪一队赢了。

出示男生队和女生队套圈成绩统计图。

学生讨论。设计意图:创设男女生套圈比赛的问题情境,学生从中体会到人数不相等,不能用比总数的方法确定哪一队套得准一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二、引发问题,促使**。

提出问题:想知道哪一队套的准一些,该怎么办呢?

学情预设:生(1)分别找出男生和女生中套得最多的,再比较。生(2)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陷入矛盾中,从而产生解题的强烈欲望,为平均数的提出和方法的探索打开方便之门。】

探索男生队平均每人拍了几下?

第一种:移多补少。从多的里面移给少的,使每个同样多。这个过程叫做“移多补少”。

生阐述7表示的含义。

第二种:先求和再平均分。

男生:6+9+7+6=28(个28÷4=7(个)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等活动,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感性支撑,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感受概念,建立模型。

揭示课题:平均数。

计算女生队的平均数。

估计: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追问:你为什么不估计4个?那可能是10个吗?

生阐述6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征,感悟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的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公布结果。回顾反思。

刚才在男女生套圈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而不是真正的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估一估。小明有3条丝带(如下图)

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计算、反馈。

思考:把其中的1条丝带的长增加3厘米,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有什么变化?如果减少3厘米呢?

小结。设计意图: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并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敏感性。】

辨一辨。出示:快乐篮球队的平均年龄是23岁,开心篮球队的平均年龄是13岁。

思考:小东今年15岁,他可能是哪一队的队员?

猜年龄。展示两队队员的真实年龄。

小结。算一算。

出示小歌手比赛的得分表。

小明得分:小华得分:

估一估。计算平均得分。

判断谁获胜,课件演示最后得分。

质疑。【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辨一辨、算一算等活动,将平均数置于现实情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平均数的特点,体会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回忆思考,归纳小结。

执教者简介。

陈英,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执教“统计”在省**课例评选中荣获特等奖,执教“游戏的公平性”荣获福建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现场观摩研讨会一等奖。多次参加各级公开课教学,曾获得“宁德市教坛新秀”“宁德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希望通过数学课堂的这扇窗口,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

所用教材内容。

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平均数》教学片段及赏析

学习必备欢迎 片段及赏析。片段一 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平均数,学会求平均数。师 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这不,四年级几个班的同学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投篮比赛,想去看吗?课件出示四年级同学在投篮比赛的画面。师 四 1 班只来了1位同学,投中了5个。师 如果你是裁判员的话,想用哪个数字来代表他们的水平?生 5 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设计。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戴萍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 第49 5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结果是整数 2.能对生活中的平均数的含义做出简单解释,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

四年级平均数

1 夕阳红敬老院有6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5岁 82岁 94岁 85岁 77岁 91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2 用4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 5厘米 4厘米和3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3 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前2天共植了113棵,第三天植了55棵。植树小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