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发布 2023-01-17 05:32:28 阅读 2648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对长度观念模糊而且易混淆,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

尤其是“分米”,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下面,我再简单说一说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导入:

1.课前**动画**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引出关于长度知识的复习。

2.复习:先估测1米、1厘米的金箍棒的长度,是想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感悟, 通过比划1米、1厘米大约多长,是为了充分唤醒学生对1米和1分米长度表象的回忆。

3.估、量最短的金箍棒不到1厘米,到底有多长?激起疑问,直接引入新课。导入的简约才可能为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

第二个环节是**活动,这是本节课的重头戏。

活动一:认识毫米。

1、 在认识1毫米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放入孙悟空耳朵里的那根金箍棒和以前我们学过的1厘米相比,你觉得它比1厘米怎么样?” 通过设疑,让学生知道当被测量的金箍棒长度不到整厘米时,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于是在思想上产生了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然后引出了“毫米”的概念。

2、 认识完毫米后,又安排了再次测量最短的金箍棒的活动,设计二次测量的目的:一是可以巩固测量方法,二是可以强化对毫米的感性认识。

3、 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和感知1毫米时,主要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在画10mm线段的同时自主总结归纳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cm=10mm。

4、 用手势比划1mm,先让学生分组测量生活中的实物(卡片,1分硬币,光盘)然后借助厚度是1mm的实物用手势比划出来。

活动二: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时,我给出一个10厘米的金箍棒让学生量一量以后。然后通过课件介绍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1分米的长度。揭示“分米”,

2、自主学习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学习分米的重点。通过课件展示1米的金箍棒里有几个1分米的金箍棒,得出米与分米间关系。

3、 在感知1分米过程中,“1分米有多长”的表象与生活中的实物相对照,便于日后的估测能力的形成。这一过程和毫米表象建立方法类似。

活动。三、巩固练习。

新课结束后,安排了一些拓展练习,以便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拓展延伸。通过设置“奇妙大世界”板块,让学生感知大自然中的神奇。

以上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一点想法和做法,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大家给予指正。有意见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商榷!谢谢。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 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 下 第26 28页例题及相应的 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分米 毫米 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6 28页的内容。教材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到毫米和分米的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 毫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 毫米。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米毫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 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 毫米的实际意义。2.知道米 分米 厘米 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会用毫米 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4.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