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教学准备:多**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
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
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5教案北京版
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分析解答连续比多 少 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 仔细分析的好习惯。教学重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投影 870 500340 60720 908000 3000 56...
二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4教案北京版
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会用两步计算解答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掌握解决两步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养成观察 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实际问题测试
姓名得分。1.小红和她的55个同学一起去春游,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2.一年级54个小朋友要过河,每只船可以坐7人,他们至少要租几只船?3.30枝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7枝吗?4.一条绳子长2米,用去14分米,还剩多长?5.小明身高120厘米,他再长60厘米就和爸爸一样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