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发布 2023-01-10 17:42:28 阅读 5072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p5习题17.1第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通过分式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时分式,知道了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了解了分式成立的条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

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性质,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二、例3 约分。

分析分式的约分,即要求把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为此,首先要找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解(1)=-2)==

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称为最简分式。

三、练习:p5 练习第1题:约分(1)(3)

四、例4 通分。

解 (1)与的最简公分母为a2b2,所以。

2)与的最简公分母为(x-y)(x+y),即x2-y2,所以。

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小题的解法,完成第(3)小题。

五、练习p5 练习第2题:通分。

六、作业:p5练习 1约分:第(2)(4)题,习题17.1第4题。

七、课后反思:

1)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因式分解;分式基本性质;分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3)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是让原来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整式,根据分式基本性质,通分前后分式的值没有改变。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要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一分母。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通常是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16.2 分式的运算。

16.2.1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式的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

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1) :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2、尝试**:计算:

概括: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应该通过约分进行化简。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用式子表示如右图所示)

二、例题:例1计算:

解 (1)==2)==

例2计算:.

解原式==.

三、练习:p7 第1题。

四、思考。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呢?试计算:

1)()32)()k (k是正整数)

2)()k仔细观察所得的结果,试总结出分式乘方的法则。

五、作业:p9习题19.2第1题 p7练习:第2题:计算。

六、课后反思:

1、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

2、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

3、分式的乘除法是基本计算,学生务必重点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6.2.2 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能熟练地进行同。

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复习整式的加减运。

算、多项式去括号法则以及分式通分,培养学生分式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类比、化归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式减法的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应用。

教学过程:一、实践与探索。

1、回忆: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试一试:

计算:(1);(2)

3、总结一下怎样进行分式的加减法?

概括: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二、例题。1、例3计算:

2、例4 计算:.

分析这里两个加项的分母不同,要先通分。为此,先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注意到=,所以最简公分母是。解

三、练习:p9第1题(1)(3)、第2题(1)(3)

四、作业:p9习题17.2第题。

五、课后反思:

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类似于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

2、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步骤:

正确地找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准确地得出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

用公分母通分后,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公分母保持积的形式,将各分子展开。

将得到的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整式)。

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

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增根的概念,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知道解分。

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会“ 转化”的思想方法,认识到解分式方。

程的关键在于将它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增根的概念,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

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

轮船在顺水中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概括:方程(1)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思考:怎样解分式方程呢?有没有办法可以去掉分式方程中的分母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呢?试动手解一解方程(1).

方程(1)可以解答如下:

方程两边同乘以(x+3)(x-3),约去分母,得。

80(x-3)=60(x+3).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1.所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1千米/时。

概括:上述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二、例题:1、例1 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2-1),约去分母,得。

x+1=2.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解到这儿,我们能不能说x=1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呢?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当x=1时,原分式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分母(x-1)与(x2-1)都是0,方程**现的两个分式都没有意义,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应当舍去。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我们看到,在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了分母,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

2、例2 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x-7),约去分母,得。

100(x-7)=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0.检验:把x=10代入x(x-7),得。

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三、练习:p14第1题。

四、作业:p14 习题17.3第1题(1)(2)、第2题。

五、课后反思:

什么是分式方程?举例说明;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进行验根?怎样进行验根?

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会“ 转化”的思想方法,认识到解分式方。

程的关键在于将它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审明题意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设元列分式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并问题导入。

1、复习练习。

解下列方程:(1) (2)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概括]:这些解题方法与步骤,对于学习分式方程应用题也适用。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二、实践与探索: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3某校招生录取时,为了防止数据输入出错,2640名学生的成绩数据分别由两位程序操作员各向计算机输入一遍,然后让计算机比较两人的输入是否一致。已知甲的输入速度是乙的2倍,结果甲比乙少用2小时输完。问这两个操作员每分钟各能输入多少名学生的成绩?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2章数的开方。12.1平方根与立方根 1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 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进平方根概念,体现从实际到理论 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求二次幂的平方运算引出求平方根的运算,突出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 2.过程与方法 扣住定义去思考问题,重...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王淑娟。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线 和 方法线 贯穿始终。知识线 是明线,方法线 是暗线,教师始终用 暗线 引导 明线 知识线 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方法线 让学生形成了能力,教师教法让学生转化为学法。这...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常营一中七年级三班彭世刚。教学目的 1 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与线 2 熟练掌握线段,射线,直线表示,区别与联系 3 认识线段的中点 教学过程 一 提问旧知 1.什么叫多边形?2.多边形如何分割三角形?二 新授 1.点的表示。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 2 线段的定义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