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20 1 1平均数 1 导学案

发布 2023-01-09 18:04:28 阅读 4925

八年级数学20.1.1平均数(1)导学案。

课型主备人 sas审核人as 时间年月日。

班级姓名组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计算加权平均数,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的内容,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

2.结合课本的例题和基础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新知的学习。

知识链接:1.什么是算术平均数?

2.一组数据a、a、…、a的平均数是什么?

学习过程。一、 预习新知(学生阅读教材p124——127)

1. 什么是加权平均数?

2. 权的意义是什么?

3. 权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比的形式,如:4:3:1;另一种形式是百分比的形式,如:创新占50%,综合知识占30%,语言占20%。

4. 权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果。

二、 **活动。

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1. 若n个数x、x、x、…、x的权分别是w、w、w、…、w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

2. 你对“权”是如何理解的?

练一练。1. 某市的7月下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1)在这十个数据中34的权是 ,32的权是 。

2)该市7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 ,这个平均数是平均数。

2.数据、x的平均数是3,则x= 。

三、 解决实际问题。

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顶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四、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吗?

五、 一课一测。

1.数据的平均数是 。

2.若n个数x、x、x、…、x的权分别是w、w、w、…、w则这n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n个数的。

3.已知某8个数的和是m,另7个数的和是n,则这15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b. c. d.

4.某学习小组9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100分的2人,得90分的2人,得82分的4人,得66分的1人,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数是 。

5某学生某科平时成绩为80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5分,按学校规定学期成绩平时占20%,期中占30%,期末占50%,问该学生学期总评成绩应为多少分?

六、 应用与拓展。

学校广播站要招聘一名播音员,考查形象、知识面、普通话三个项目。按形象占。

10%,知识面占40%,普通话占5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最后评定的总成绩。

李文和孔明两位同学的各项成绩如下表:

1) 计算李文同学的总成绩;

2) 若孔明同学要在总成绩上超过李文同学,则他的普通话成绩x应超过多少分?

七、 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20 1 1平均数 2 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20.1.1平均数 2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are 审核人 aaaaaa 时间年月日。班级姓名组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加强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能根据频数的分布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 根据频数的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学习难点 根据频数的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学...

八年级数学下册20 1 1平均数

20.1.1 平均数 1 学习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数的概念。2 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 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 对 权 的理解。学法指导 使用10分钟时间仔细阅读教材p111 p113内容,再完成预习案中的问题 把疑惑随时记载 我的疑惑 栏内,准...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 3 教案

20.1.1平均数 3 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 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计算能力。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认真 耐心 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 渗透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