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说课

发布 2023-01-09 11:52:28 阅读 4694

《答谢中书书》说课。

承德县第二中学王凤侠。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承德县第二中学的语文教师王凤侠。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答谢中书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预期效果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评委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之一。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给友人的书信,更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文章描写山水,抓住不同景物特征,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收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学生是承德县二中初二班学生,虽然是县城中学,但这两个班大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和来自乡下的学生,学生基础不是很好,接受能力较差。经过一年的学习指导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一些问题,对写景散文也有一定认识且学生比较喜欢写山水的文章。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互学解决一些疑难,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确立目标的:

知识与能力: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情景交融,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1、本课教学篇幅短小,力使学生能够当堂背诵,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文言文的教学重在读,没有读的积淀,很难有品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自主学习,明确问题。

点拔法,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定要及时点拨,有效指导,不留遗憾的课堂。

2、学法指导: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的落实。

3、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七、说教学过程:

㈠检查预习

1、找同学读课文。

2、字词正音。

陶弘(hóng)景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 与(yù)其奇者。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导入。1.“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同学们也是爬过山丘,下过河沟的。今天,老师也想领着大家一起观美景赏美文。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陶弘景老师一起感受美好的山水吧!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引发学生乐趣,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 答谢中书书 ①答:回复。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③书:书信,是一种。

[说明]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3、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说明]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4、背景提示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说明]背景介绍利于了解作者的感情。

正课。1、齐读课文。

[说明]检查并指导学生读准节奏停顿。

2、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

1)自学:自读课文翻译全文。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2)组学: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3)群学: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4)质疑问难:教师指导疑难问题:

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

5)小组展示:每组明确分工,逐句翻译。不妥之处,同学纠正,教师点拨。

6)通译全文。1、指名翻译 2、教师给出范例 。

3、讨论**: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2)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a、多种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b、时间上:早晚结合:

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

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c、动静结合(形体、声响方面 )

[说明]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描写的重点,明确景物描写的方法。为观察和写作奠定基础。

4、品味赏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明确: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

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

[说明]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优美语句。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抓要点句子把握文章中心。

5、评析语言特点:

师问:本文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江南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

[说明]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

6、课堂小结。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陶弘景写给好友谢徵的一封回信,本文也是吟咏自然风光的佳作。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当堂检测:

1)给生字注音:

颓( )歇( )鳞( )与( )

2)理解字词句:

四时: ;歇: ;颓: ;复: ;与:

沉鳞竞跃五色交辉: ;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填空,回答题后的问题。

(1)、“字点明全文的中心。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2)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3)这些景物美在**。

(4)、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从这两句话中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课文。

[说明]借助多**,以练习的形式检测全文内容,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

八、说预期效果:

1、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达到当堂背诵、默写。

2、积累了优美语句,懂得了理解和赏析。

2、学会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3、学会从景中悟作者的感情并热爱自然,增强审美能力。有意做高雅之人。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内容,在说中感受奇丽景色,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发言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作为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和领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积极热烈,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上为我对教学本课的设想,有不成熟或不妥之处,敬请评为、老师指导。谢谢!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

答谢中书书 随堂练习。一 自学导航。1 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再读,熟读课文,品味文章韵律美。3 三读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借助课下注释 1 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答谢中书 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之美情感之美。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 远近 动静的变化,视觉 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提示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提示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反思 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陶宏景的 答谢中书书 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 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