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09 11:56:28 阅读 8807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庐山瀑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春绝句》、《题西林壁》、《望岳》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南朝的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景名作。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

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4)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5)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本文是陶弘景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的朋友的回信。

三、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老师范读后学生朗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hóng) 夕日欲颓(túi) 沉鳞(lín) 竞跃(yuè)

欲界之仙都(y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第二课时。一、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作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2句):总领全文。

第二层(3—12句):写见到的景物。

第三层(13—15句):以感叹总括前文。

二、美文欣赏。

1、文中作者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短文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6、欣赏美点。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三、拓展延伸。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山水诗句,请大家交流自己记住的描写山水的诗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4、“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 2

13背影。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记叙文常常按照一定的线索来叙事写人,常用的线索有 以人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人物感情为线索。素材积累 关于朱自清爱书的故事。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一 导入 配乐 优美的山水 小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 同学们,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歌,请说出你最喜欢的山水名句。生1 微笑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2 抑扬顿挫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师 真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啊。山如画,水如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教学实录。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教学实录。一 导入 配乐 优美的山水 小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 同学们,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歌,请说出你最喜欢的山水名句。生1 微笑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