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

发布 2023-01-08 04:45:28 阅读 7499

11 敬畏自然。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

一)学习第。

一、二段。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界有目的吗?

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

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

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附:板书设计。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自然中其它事物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4、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答: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答: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1课前预习,查字典,疏通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3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4了解文章拟人 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

八年级《敬畏自然》说课稿

2 整体阅读,感悟两种智慧,在文中让学生画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类智慧,并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四个字来概括,概括出标题 敬畏自然。3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想应该有质疑的精神,所以,我给学生安排了一场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讨论赛,讨论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所搜集...

八年级下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高兴初中谭德钏。2 感受 对比思维 的魅力,逐渐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3 呐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等词语 理解反问句的表达作用。4 领悟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教学设想 1 设计理念 我学 我思 我说 我问 我做。2 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回归文本。2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理趣 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