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
知识归纳。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设计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见水花飞溅,这个实验使用的是转换法。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发声体或声源。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解释为“声音也停止”)
4.声音的保存: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记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的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称为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设计实验:用一支铅笔不断轻击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水波是一圈一圈向外传播的,而声波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的,水波与声波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个实验室用的是类比法。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3.介质可以说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进行太空测距)
三、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相关例题: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
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所以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3.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戒指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相关例题:敲击装满水的钢管的一段,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由钢管,水和空气传播。
4.有关回声。
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发出的声音经过大于0.1s的时间回到耳边,人们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当障碍物离的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回声和原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3)当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s=v声t=340m/s×=17m时,就可以区分原声与回声。
相关例题:一个同学朝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解:空气传播速度v声=340m/s,声音传播的时间t=1.5s,同学到山崖的距离s=v声t=340m/s×=25.5m
ps:一般来说,传声方式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2.2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f)决定。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设计实验:(1)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
2)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3)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这个实验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3.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一个1s内振动100次的物体的频率是100hz。
4.声分为超声波,声音和次声波。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的声波称为声音。
图15.如图1所示,甲的波形图中,两个波峰的间距更大,波形更为稀疏一些,声音的频率较低;乙的波形图中,两个波峰的间距更小,波形更为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1.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图2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将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这个实验使用的是转换法。
3.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1.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
例题:古董专家敲击古银币辨别真假,主要是听声音的音色 。
2,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ps: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完全没有关系,音调高低并不影响响度大小。)
2.3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声能传递信息。
2.回声定位的应用。
1)超声导盲仪;(2)倒车雷达;(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和探测鱼群等。
例题: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计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的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据大山多远?
解:汽车行驶的速度v1=54km/h=15m/s,声音传播速度v2=340m/s,时间t=3s,汽车的行驶路程s1=v1t=15m/s×3s=45m;
声音的传播路程s2=v2t=340m/s×3s=1020m;
汽车发声处距大山的距离s=(s1+s2)=×45m+1020m)=532.5m
答:汽车发声处距大山532.5m。
3.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中发现松动的螺丝等。
4.检测的应用:(1)b超;(2)超声探伤仪。
二、声与能量。
1.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引起的强烈振动,清晰精密的机械;
2)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內结石。
2.声波具有能量。
1)超声波雾化;(2)拍手亮灯。
超声波的穿透力强,方向性好,易获得集中的声能,所以超声波的应用广泛)
分辨: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2.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图3一、噪声及**。
1.乐音:声体振动有规律,令人愉悦的声音。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ps:噪声与乐音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图3左侧为乐音波形,右侧为噪声波形)
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1.分贝(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ps:0db表示刚刚引起听觉,并不表示没有声音。)
2.噪声的危害:
1)长期处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噪声的控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外声音的响度。
减弱噪声的途径。
1.从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从人耳处减弱。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评价卷。考查内容 第二章 时间 45分钟分值 55分附加题15分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3分 1 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图2 1 1甲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 而舞蹈 图2 1 1乙 说明能够传声。甲乙。图2 1 1图2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
知识要点一 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 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3.风吹树叶哗哗响,是 在振动 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靠 的振动产生的。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和总结
本章复习和总结。备课笔记。规律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时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在20hz 20000hz之间 2 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声的介质 3 有正常的听觉系统。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