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眼睛和眼镜》 2

发布 2023-01-03 17:37:28 阅读 6904

《眼睛和眼镜》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课前准备。多**课件、蜡烛、火柴、水、自制水透镜、眼球模型、注射器、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潘多拉盒子,里面有非常6+1付魔具,戴上它,你就近视了,谁来试试?(教师分发魔具,并让学生戴上)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师生一起**九寨沟的风景**。

师:好,非常6+1的同学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甲(戴上魔具的学生):没看清。生乙(戴上魔具的学生):看得很模糊。

生丙(没戴魔具的学生):九寨沟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有机会我想也去看一看!师:

非常遗憾!这么美的景色,近视的同学却看不清。那么近视了,为什么看不清物体了呢?

关于近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生丁: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生戊:近视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生己:

我想知道怎样预防近视?生庚:近视能矫正吗?

教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视有关的知识──“眼睛和眼镜”。【设计意图】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体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话题。

二、讲授新课1、眼睛。

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师:了解眼睛首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ppt展示)。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眼球的晶状体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光学仪器?生:像凸透镜。

师:我们知道照相机能拍摄到清晰的像,它的镜头也是凸透镜,那么眼睛和照相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并介绍)

师: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眼睛能看清物体就像照相机照相一样。

从物体射来的光通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清晰的像,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清物体了。所以呀,眼睛就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师:大家想一想,照相机在拍摄远处和近处景物时,为了能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什么呢?

生:需要调节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师:对!需要调节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那么眼睛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眼球与照相机的结构相似,得出它们的原理相似,进而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为研究“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作铺垫。

观察与实验: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实验器材(如图3)。这是玻璃球,模拟眼球;这是纸屏,模拟视网膜;这是蜡烛,模拟物体,物体可以在滑板上移动;这是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晶状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在实验中我们只要往水透镜里注水,晶状体就变凸,往外抽水,晶状体就变扁平。

通过实验,我们要看看眼睛究竟是怎样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的?下面请大家按**报告上的要求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个组先说?

生甲: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实现的。生乙:我们还发现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

师: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物体的,而普通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底片与镜头的距离来使物体成清晰的像,由此,你对照相机的改进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生:

老师,是否可以制成一种可以改变镜头凸起程度的照相机。

师:非常棒!就是能自动变焦的照相机。

设计意图】通过“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证据,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借鉴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从而对照相机的改进作出大胆的设想(仿生学原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与实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师:我们有些同学患有近视,还有的爷爷奶奶患有远视,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看物体时有什么不同?

生: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师:嗯,观察很仔细!是这样的吗?同学们。生:是!

师:大家想过没有,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甲:

近视眼可能是长时间用眼,眼睛疲劳而形成的。生乙:近视眼可能是不注意用眼卫生,譬如用脏手擦眼。

师:还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结合前面的实验结论想想?

生丙(短暂沉默后):实验已经证明,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凸;看清远处物体时变得扁平,我想,近视和远视是不是还可能与晶状体凸起程度发生了变化有关。师:

说得非常好!长时间用眼、不良用眼习惯、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都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近视和远视都是由于晶状体发生了变化。

那么,近视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了呢?

师(引导学生):上面我们已经得到,晶状体变凸,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近视眼也只能看清近处物体,那么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呢?生丁(短暂沉默后):

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凸。师(追问):为什么?

生丁:因为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师:很好!那远视呢?

生戊: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扁平。师(追问);那又是为什么呢?

生戊:因为眼睛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扁平。师:噢,很好!

师:近视是不是晶状体变凸?远视是不是晶状体变得扁平呢?下面请大家抓紧时间,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过程。

师:我看很多组设计的都非常好。下面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向大家来展示一下?

生甲:我们猜想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凸,所以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使用注射器使“晶状体”(水透镜)变凸,移动物体,看是否能让近处物体成清晰像,若能,就证明了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凸。然后将物体适当远移,看使用什么镜矫正可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再次成清晰像。

生乙:我们猜想远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扁平,所以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使水透镜即“晶状体”变得扁平,然后移动物体,看能否让远处物体成清晰的像,若能,说明远视就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扁平。再移动物体,使视网膜上的像变得模糊,用凸透镜、凹透镜尝试矫正,看哪一个镜能矫正远视。

师:非常好,大家赞成他们的设计方案吗?生:赞成!

师:好,请各小组根据刚才交流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抓紧时间实验。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进行“**近视和远视成因及矫正”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师:实验完成了,下面请你们交流一下实验成果!

生甲:我们通过**得到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凸,可用凹透镜来矫正;生乙:我们组的结论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扁平,可用凸透镜来矫正。

师:太好了!(短暂停顿后)物理学之美无处不在,你看,近视眼晶状体太凸了可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晶状体太扁平了可用凸透镜来矫正,这就是物理学的互补之美,和谐之美!

ppt展示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交流评估的能力。同时渗透物理学之美无处不在。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领会科学**方法,经历科学。

**的基本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补充:①.远点、近点、明视距离。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

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明视距离,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明视距离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1)、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短;(2)、不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也不同;

3)、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长。②眼镜的度数。

1)、什么是透镜焦度?焦距的倒数,φ=1/f,单位:m-1

2)、什么是眼镜的度数?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100的值,d=100φ,单位:度(3)、眼镜的正、负度数是什么意思?

眼镜的正、负度数分别表示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师:近视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呢?生甲:

近视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生乙:近视了戴上眼镜,睡觉、起床都很麻烦。生丙:近视了,上体育课打篮球很不方便。生丁:戴上眼镜,下雨天骑车经常看不清路。……

师:说得好,那么,怎样保护眼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保护眼睛的知识。教师ppt展示,学生**。

保护眼睛要预防近视: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玩电游;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卧看书;看书时不要离书本太近。保护眼睛要注意眼睛卫生,不要用手用力擦眼等。

【设计意图】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预防近视的常识,学会保护眼睛。体现物理教学对人性的整体关怀,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甲: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生乙:我知道了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生丙:我知道了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生丁:我现在知道了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生戊:我知道了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教师:非常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都应该爱护我们的眼睛。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教师用多****保健操**,师生随着**做眼保健操。

设计意图】畅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做保健操的护眼行动,更是寓教于乐,体现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四、反馈练习。

1.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b.近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c.来自远处物体某点的光还未会聚已到达近视眼的视网膜。d.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2.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b.远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c.来自近处物体某点的光还未会聚已到达远视眼的视网膜d.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3.龙龙爷爷的眼睛是老花眼,爸爸是近视眼。两人的眼镜都放在书桌的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爷爷要看一份说明书,龙龙应该把报纸上侧的眼镜拿给爷爷。(填:“左”或“右”)

4.在**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

的着色液体相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面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五、作业。abc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眼睛和眼镜 教案。知识技能。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2 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过程方法。通过科学 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 的能力和精神。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的矫治 佩戴 3 远视眼的表现 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远视的原因 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 佩戴 课堂 案 学点一 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仔细观察课本眼球的结构图,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由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眼睛和眼镜

眼睛和眼镜。一 眼睛和眼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 了解人眼的结构,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2 理解近视眼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3 会求眼镜度数问题。二 眼睛和眼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 眼睛的构造及其看清物体的原理。1 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