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年级生物下册14 3生态系统教案北京课改版

发布 2022-12-30 15:32:28 阅读 3237

2019-2023年八年级生物下册14.3生态系统教案北京课改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2)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及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四、教学难点。

1)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过渡】我们的课室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菜市场能不能算一个生态系统?

事实上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根朽木、一块培养基等都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二)讲授新课1.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一块农田、城市的一片绿地等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还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3.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的。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4.生产者是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

主要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消费者是以活体生物的现成有机物为食物获取能量的生物。

组成成分:主要是捕食动物,寄生植物如寄生菟丝子,寄生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病毒如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等。

分解者是分解动植物遗体中有机物获取能量的生物。主要指: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

5.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极为亲密的关系。

6.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食的关系。

7.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8.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循环运动。

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9.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最终源头: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沿营养级逐级传递,每级都会散失、遗弃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传递: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消费者→……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能量可以多级利用,但不可循环利用,能量的利用率可以提高,但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三)重难点精讲。

1)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四)归纳小结。

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还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3.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的。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4.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极为亲密的关系。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六、板书设计。

1.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

2.生态系统由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组成。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4.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设计依据与构思 本节课是苏教版 生物 八年级下册第10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第25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主要内容为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生物富集及影响。教学中要运用多...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概述同步练习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概述。班级 初二班姓名。一 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a 渤海湾 b 北宁的医巫闾山 c 一座混凝土建筑物 d 一条小河。2 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 于。a 绿色植物 b 吃植物的动物 c 空气和土壤 d 阳光。3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作为分解者的一组生...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概述同步练习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概述。班级 初二班姓名。一 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a 渤海湾 b 北宁的医巫闾山 c 一座混凝土建筑物 d 一条小河。2 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 于。a 绿色植物 b 吃植物的动物 c 空气和土壤 d 阳光。3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作为分解者的一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