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 2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 新人教版

发布 2022-12-28 21:35:28 阅读 2472

§6.2密度。

教学设计思路:

1、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采用了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本节课没有从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传统的内容入手让学生掌握,而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在参与实验**活动中互相交流、团结合作。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首先从学生身边的物理出发,从不同的物质“轻重”不同;不同的物质,它们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一般不同入手,逐步的引入密度这个概念,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3、从“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的物体”如何比较区别它们,继续深入研究问题,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够得到不同的物质的区别不是质量或体积的不同,而是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并且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进一步得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如何让实验数据能够说明问题,实验好操作,数据明显、区分度大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为此本堂课采用了软陶和铁棒作为实验的对象。首先由于软陶的密度大约在1.35g/cm,学生大量的实验数据中,质量的测量一般不成问题,体积读数有些误差不会太影响结果。

但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能过明显的获得“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描点做图线时图线的斜率差别较大,就要用另外一种密度跟软陶相差较大的物质。我们采用了铁,同样质量的测量一般不成问题,但由于铁的密度较大,如果体积读数误差较大就会比较明显的影响结果。为此我们利用排水法测量体积,量筒的分度值就应该越小越好,我们采用了分度值为0.

5ml的小量筒。同时铁棒的体积最好是能够是整数的cm,学生能够看出质量跟体积是成正比的就更好了。我们没有采用几个相同的铁块,分别测量……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这样学生会觉得这种测量太过直白,没有多大意思。

我们的铁棒是分别经过精心的切割打磨的,体积分别是cm,当全班同学的数据汇总上来,学生看到自己和大家的成果,再得到结论,心理上的震动是不一样的。

5、本节课也是在上一节学习天平之后就用到这一仪器的一节课,也能把上一节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练习,另外,学生学习使用量筒的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又为下节课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打下基础。

6、最后,本堂课还要落实密度的公式、单位及换算,通过查密度表了解一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对密度有一个全面的感性上的认识。

课题。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利用图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表找规律,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实验**的方法。

演示用具:天平及砝码、烧杯(2)、量筒(分度值1ml和0.5ml各一个)、水、

酒精、滴管、细线、抹布。

分组用具:铁条、软陶、烧杯、天平及砝码、量筒(分度值1ml和0.5ml各一。

个)、滴管、水、细线、抹布、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柱。

多**辅助教学器具。

6.2密度。

教学目标。教学**。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

1、质量的测量工具要用到天平,天平在使用复前要调节平衡,如何调节,应该注意些什习么?

提2、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又应该如何调节问平衡,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将桌子上天平调节好。

思考、提出猜想。

学生闻出酒精。

学生掂量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柱,感知质量的不同。

设计意图。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新课引入。1、出示讲桌上的两杯看似完全相同的液体(酒精和水),将它们同时放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两边,发现天平不能平衡。甚至在质量小的那边加上几个砝码也不能使它平衡。

2、在酒精中续加一些,天平又能够平衡了,但是又发现体积不同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下面几个可能的猜想:1、它们的质量不同,是不。

同的物质;2、它们体积相同,但质量。

不同,是不同的物质;3、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是不同物质;

4、如果质量和体积都不相。

等,比较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知是不是同种物质。得到密度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提醒学生规范操作,准确读数,注意安全及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新课教学。1、进入新的课题——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新的问题:相同物质,体积不同的物体,质量是否相同,质量跟体积有何关系?不同物质不同体积的物体,通过测量质量和体积,如何知道它们是不同的物质。

2、实验**。

实验准备:介绍待测物体(铁棒和软陶)、测量工具,如何测量体积(排水法),量筒的读数练习,数据的记录和上报,注意安全等。

3、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天平和量筒的读数是否正确;③及时记录数据;

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⑤数据及时上报到教师电脑中;

思考、提出猜想。

实验,上报数据。

新课教学。控制实验时间4、分析与论证:

将凌乱的数据按体积从小到大排列;②数据表横向比较得结论③数据表纵向比较得结论④m/v比值⑤描点作图⑥拟合直线介绍图像法:物理学上,除了利用**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以体积为横坐标,以质量为纵坐标,作出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图像,先描出全班同学测量的数据点。

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像能发现哪些规律。

5、公式:ρ=m/v

6、m跟v的比值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它。

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因此有必要给它起个名字,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

7、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

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

单位的换算:1×10kg/m=1g/cm=1kg/m

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kg/m表。

示1米水的质量是1.0×10千克。会查密度表,找规律。

8、会查密度表,找规律,背记水的密度值,灵活换算其它物质密度的单位。

9、提出新问题:

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后如何鉴别物质,阅读《细小差别中的重大发现》;②如何用尺子“测出”质量;③如何用天平“量出”体积;

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分析与论证。

会查密度表,找规律。

解释例如铜的密度的物理意义。

由浅入深分析,得到规律,形成对密度的认识和比值法得到密度的公式。

掌握一些常见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带领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得出结论;体会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

认识到密度由物质本身的种类材料决定,跟质量体积无关,ρ=m/v是定义式和计算式,不是决定式。

正确理解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和常用单位间的换算技巧。

锻炼学生的查表技能。

定性了解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如金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等等。

展示例题,注意讲述计算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巩固落实,归纳总结。

发动学生的继续思考,将科学**延伸到课外。

作①将本堂课的数据返还给每位学生,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再做分析,画出图像得出结论。业②实验报告。

板§6.2密度书不同物质,v相同时,m一般不同,m相同时,v一般不同。

设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m计。2.密度公式:

v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密度单位:千克/米(kg/m)、克/厘米(g/cm)、千克/分米(kg/dm)

1×10kg/m=1g/cm=1kg/dm

水=1.0×10kg/m的物理意义:1米水的质量是1.0×10千克。

八年级物理上册6 2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 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 新人教版。编辑。时间。密度。课题名。6.2 密度授课时间。称教师姓。邓洪星学生年级八年级课时1 名。课程标记住水的密度 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准描述。考试大记住水的密度 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纲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 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师生共同 人工造 雪 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李全仁。2011年8月29日。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五个单元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 物质的冷热变化 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