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2-28 18:40:28 阅读 3644

安塞腰鼓。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使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教学过程:

课前**《黄土高坡》1.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多**展示**:黄土高原、黄土、黄河、红高粱、西北汉子)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2、多**介绍安塞腰鼓,学生欣赏。

多**展示)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实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感气势。

1、欣赏电视散文《安塞腰鼓》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准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

师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欣赏完这个短片的心情和感受吗?

(惊心动魄、气壮山河、气势磅礴、气冲斗牛)整篇文章的确是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是否给了你阅读的冲动和快感?请你带着满腔的激情,以饱满亢奋的精神,豪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放声朗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住一会为老师同学来一次震人心魄的朗读表演。

找感觉。2、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朗读指导:四部朗读法:

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比风采。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能够小组展示,能够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

知内容。4、用“好一个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实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小组合作交流)

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变幻的舞姿美板书:音美、形美、意美。

师: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有、活跃和强盛,所以它是“生命之劲”(板书)

师: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

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

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敲击着是生命之门,跳动着是生命之舞,燃烧着是生命之火。

悟情感。过渡:不难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宣泄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防碍的强烈愿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

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个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2.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患得患失、苍白憔悴。

3.歌颂民族精神--: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文章写于2023年,这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阶段,整个中华民族正在摆脱痛苦与现实,正在强烈追求欢乐和梦幻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既是生命的赞歌,更是中华民族高歌猛进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凯歌。

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在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上响了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终于站立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沸腾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豪迈起来了!好一个伟大的民族!

多**展示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但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厚夫。

板书:、含英咀华探寻美点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欣赏**,个人和小组的朗读实践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魄和力量感受到了它的阳刚之美,美的的内容往往有美的语言支撑下面我们实行一次寻美比赛,寻找本文“美的语言”

寻美点。问:鉴赏散文的语言能够从那些角度?(学生答)关键词、句式、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实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好,好在”这个句式实行评点。

能够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实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含英咀华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使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开头:于无声处听惊雷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使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使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使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使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了解安塞腰鼓的今天。

安塞腰鼓”将成注册保护品牌/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相关部门申报注册“安塞腰鼓”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出外打腰鼓表演赚了钱,年创收入百万余元安塞县现有民间艺人6000多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全年在外靠传授腰鼓技术和表演赚钱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委、县**投资将安塞腰鼓等。

民间艺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滚动宣传,并争取参加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的表演,提升知名度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实行表演当前,该县已准备好相关材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

六、思想启迪:

师过渡:这是一篇生命与力量的赞歌,是力与美的结合,舞蹈表现出的激情和冲劲是不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一定的启迪呢?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寄语: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唱出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歌,跳出富有激情的生命之舞,放飞梦想,张扬个性,炫出自己,活出我们“有劲”的精彩人生!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 教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教材版本。人教版 新 课 节 框 3课。单元 章 框 题目。第一单元。单元课标解读及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技巧所产生的效果。尤其注意长短句的使用 2 感受作者在安塞腰鼓中寄寓的情思,以及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重点难点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导学案 2

安塞腰鼓。导学案。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理解排比 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4.学习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式。学习重 难点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难点 理解排比 比喻和反复等修辞...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17安塞腰鼓导学案

第四单元 17 安塞腰鼓。设计人杨子审核人王静潼审批人魏亚萍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2 领悟安塞腰鼓宣泄的生命力量 顽强抗争的精神。3 赏析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与具有张力的词语。学习重点难点 1 领悟安塞腰鼓宣泄的生命力量 顽强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