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发布 2022-12-20 10:32:28 阅读 6658

1、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渺远miǎo 明晰xī 羁绊jīpàn

b. 恬静tián 蓦然mó 烧灼zhuó

c. 淋漓lín ní 瞳仁tóng 颤栗zhàn lì

d. 冗杂rǒng 耳畔bàn 磅礴páng bò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稳束缚大彻大悟。

b. 骤雨明淅惊心动魄。

c.飞溅篷勃叹为观止。

d. 晦暗凝聚嘎然而止。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我母亲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出光明了吗?

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色彩。

a. 望见管束迸射神秘 b. 瞥见管理迸溅神圣。

c. 望见管理迸溅神圣 d. 瞥见管束迸射神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b.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d.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b.⑤③cd.④⑤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

“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

”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

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

此指所吐之丝。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

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文章:

带花纹的织品。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

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⑦枵腹而营口:

枵(xiā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

蛛语蚕曰语: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固:

汝心之固固:

我义固不杀人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4.蚕答蛛的话运用了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答: .

5.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答: .二)课内阅读。

读《安塞腰鼓》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答: 。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答: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5、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6、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 .7、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答: .三)课外阅读。

秋天的树。赵丽宏。

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

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

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

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

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 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

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

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

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

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2.了解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 能力目标。1.对文章的形神有独到的见解。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早读卡《3 安塞腰鼓》

3 安塞腰鼓。生难字。铿锵 k n qi n 晦暗 hu 困倦 ju n 瞳仁 t n 磅礴 p n b 戛然 ji 烧灼 zhu 亢奋 k n 羁绊 j 愈加 y 恬静 ti n 冗杂 r n 束缚 f 淋漓 l n 骤雨 zh u 多音字 形近字。塞 词语积累。亢奋 极度兴奋。恬静 安静 宁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安塞腰鼓 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 安塞腰鼓 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教学这篇文章,我们就是要通过文本的解读,领悟作者是借歌颂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