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故事三则》同步练习2鄂教版

发布 2022-12-23 14:20:28 阅读 2680

第24课《故事三则》同步练习2

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蒙袂( )辑屦( )以待饥者而食( )之众争取啖( )之。

2.解释加点的词。

若以与我(与: )

黔敖左奉食(奉: )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坐: )

非其有而取之(其: )

3.辨析各组词的意义。

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

食:黔敖为食于路( )以待饥者而食之( )

有:不若人有其宝( )非其有而取之( )

若: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

4.这三则故事各有什么意义?

人有其宝》:

嗟来之食》:

许仲平义不苟取》:

5.常识填空: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所作,全称《 》礼记》是家经典之一。

6.三则故事有一个相同点,即都描写了古人 ,如何让你选择一个事例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你选择哪一个事例?

读选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微与:不必这样)!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7、简述第一段的大意。

8、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齐大饥(大: )

予唯不食(食: )嗟来之食(食: )

10、写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从而谢焉谢:古义今义

以至于斯也至于:古义今义

11、选择正确的译句:

黔敖为食于路( )

、黔敖在道路上准备好施舍的食品。

、黔敖把施舍的食品放在道路上。

、黔敖在道路上施舍的食品。

、黔敖在路旁准备了施舍的食品。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

、于是他向他表示感谢,最终不吃而死去。

、于是拒绝了施舍,最终没有吃。

、于是向他告辞,最终不吃而饿死。

、于是拒绝了黔敖的施舍,最终不吃食物而饿死了。

12.试着翻译曾子的话。

13.你同意曾子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部分:约不可失(2024年无锡试题)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期。

是日,饮酒乐,天雨 (雨。

公将焉之(之: )

岂可不一会期哉(岂: )

15.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17.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部分:18.填入下面文字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024年四川广安试题)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

)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着一慈善家的面孔, 一声:

“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那穷人是有骨气的:

看你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a、堆幅呐喊 b、带负吩咐。

c、摆副吆喝 d、装付嘟哝。

19.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24年山东高青试题)

麦苗在霜冻时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a.①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b.①穿老羊皮背心,着大靸鞋,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上山梁,绕山嘴,爬高高的梯田,c.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d.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着大鞋,穿老羊皮背心,②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绕山嘴,20.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冠豸山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

“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海南旅游。”(2024年福建龙岩试题)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

2)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八年级语文上 第24课《故事三则》同步练习2鄂教版

第24课 故事三则 同步练习2 第一部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蒙袂 辑屦 以待饥者而食 之众争取啖 之。2 解释加点的词。若以与我 与 黔敖左奉食 奉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坐 非其有而取之 其 3 辨析各组词的意义。以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食 黔敖为食于路 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 不若人有其宝 非其...

八年级语文故事三则同步练习

第24课 故事三则 同步练习1 一 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实词。以示玉人 示 黔敖为食于路 为 黔敖左奉食 奉 从而谢焉 谢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坐 2 解释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宋人或得玉 或 以至于斯也 斯 尝暑中过河阳 尝 非其有而取之 其 3 译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有饿者,蒙...

八年级语文第24课

八年级语文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第 课时。2 反复诵读课文,知道孔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桃花源记 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 礼记 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 大道之行也 二 整体把握。范读课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