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细菌的控制和利用

发布 2022-12-23 08:15:28 阅读 4353

第一章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材教法。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章的中心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类型和繁殖方式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大部分是人类的朋友,少数对人类有害。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

本章教材首先安排了学生的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进行细菌**生殖的模拟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特点。关于细菌的形态结构知识,突出了它与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属于原核生物。此外,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

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和芽孢,这些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具有,而是有些细菌具有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

关于细菌的生活特点,主要从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这两方面来了解。从营养方式上看,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型。依据异养细菌所需现成有机物的**不同,又分为腐生类型和寄生类型。

其实,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与绿色植物一样,细胞内含有细菌叶绿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只是教材中未编人相关的内容而已。

在条件适宜时,细菌通常是靠**方式进行繁殖的,所以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实际上,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时期可以进行简单的有性生殖——接合生殖,教材中没有涉及。

虽然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它的繁殖迅速,代谢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几乎无处不在。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大多数细菌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少数细菌又能引起动、植物和人体的病害,应抑制它们的生活和繁殖,以消除其危害。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本章内容与其他章节有一定的联系。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与前面学习的动、植物似乎联系不大,但是它的细胞结构在某些方面与植物细胞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因此,过去曾将它列入植物界的一个类群中。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了解到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只分布在一定区域,故将其归入原核生物界。另外,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暑莠、这是与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相对而言的。虽然细菌与动物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但又有区别。

动物是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靠摄食获得有机物;而细菌有的营腐生生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粪便获得有机物,有的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中吸取现成的有机物。学习了腐生的概念,可以为后面《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深刻理解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10只纸杯(或纸盒),1030粒豆子或者大米一袋。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生动的实例说明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一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目可达2万个以上;成年人身体上的细菌可达100万亿个左右,其中**上和肠道中最多,人的粪便中细菌可占其重量的40%,即使强酸环境的胃中也能检出乳酸杆菌等。

尽管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竟细菌有多大?它的形态结构如何?

它们是怎样生活的?由一系列问题引入下面的活动,具有启发性。

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10只纸杯(或纸盒),1030粒豆子或者大米一袋。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生动的实例说明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一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目可达2万个以上;成年人身体上的细菌可达100万亿个左右,其中**上和肠道中最多,人的粪便中细菌可占其重量的40%,即使强酸环境的胃中也能检出乳酸杆菌等。

尽管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竟细菌有多大?它的形态结构如何?

它们是怎样生活的?由一系列问题引入下面的活动,具有启发性。

**竟。细菌很小,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只能看到它的外部形态。由于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不够熟练,因此学生观察时应提醒他们,换用高倍镜时,只需在低倍镜下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的正**,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观察清楚。

如果显微镜的功能不够好,则要转动粗准焦螺旋,把镜筒升高,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开,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接着按前面使用低倍镜的方法,先后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楚为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高倍物镜的镜头离下面的玻片非常近,稍不小心,镜头就会碰到玻片,不仅会把玻片打碎,而且容易损伤镜头,所以应该特别小心。还要对照图5—1—1细菌的基本形态来区分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由于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的内部结构,所以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图5—1—2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时,结合挂图或板图、投影片和模型进行学习,并着重强调细菌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菌的细胞质中有一团形态不固定的透明区域,科学研究证明,它的成分和功能相当于细胞核,这就是不成形的细胞核,即拟核。至于一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和芽孢,不必过多讲述,可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较容易推测出,鞭毛的摆动可以使细菌运动,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是细胞壁外的一层胶状物质,可以起保护作用。

对于芽孢的形成和作用,学生可能比较生疏,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芽孢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细胞里形成的休眠体,芽孢的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小,所以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很强。学生容易把芽孢与孢子混淆,认为芽孢也是一种繁殖体。

但一个细菌的体内只能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萌发仍然形成一个细菌,个体数目并未增加,因而芽孢不是繁殖体,而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方式。

细菌**生殖的模拟实验简单易行,可以放手由学生自主完成。

大家谈。由于“**竟”的活动比较活跃,学生容易兴奋,所以要组织学生适时转入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通过前面的观察、模拟实验,再结合自身体验,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大家谈”中所提的问题。

可以首先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再个别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知识链。对于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的知识,可以伴随着“**竟”和“大家谈”的活动逐步进行归纳、总结和板书。细菌的繁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可以首先让学生计算一下,如果大肠杆菌处于理想的生活环境中,一直按每30分钟**一次的速率增殖下去,并且后代都能存活,那么,经过一昼夜,一个大肠杆菌的后代将达到多少。

然后进一步迫问:细菌的繁殖速度这么快,为什么地球上不充满细菌呢?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细菌的繁殖是受环境限制的,当细菌**使后代数目不断增多时,往往由于养料**不足,或温度、ph的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停止**或死亡。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重点讲述。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绿色植物和动物的营养方式,再结合前面学习的细菌的形态结构,知道细菌细胞中不含叶绿素,进而使学生分析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讲清楚自养和异养的概念。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在学生理解了异养的概念后,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比较腐生细菌和寄生细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实际用。本章的中心内容是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所以,前面所学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的相关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际用”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起细菌,学生往往马上想到它能引起许多疾病,使食物腐烂,从而误认为所有细菌都是十分可怕而可憎的。因此,应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全面地分析问题。事实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细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体患病。

八年级生物病毒的控制和利用

第三章病毒的控制和利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知识性目标。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2.举例说出病毒对动 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二 技能性目标。尝试制作噬菌体的模型,提高动手能力。三 情感性目标。1.通过了解病毒性传染...

八年级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在有氧的条件下,有一些细菌能够利用这些物质生存,将有机物分解成和 使污水得到净化。二 导入新课。1 课前准备 各小组提前一天完成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看哪个小组实验最成功!可参照课本。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谈菌色变 难道细菌和真菌真的对我们人类一无是处吗?三 合作 1 各小组...

初中八年级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名师教案

名校名师推荐。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会使动植物患病,使食品腐败变质。那么它们有益处吗,体现在 其实,我们的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细菌或真菌。我们吃的馒头和面包制作时要酵母菌的帮助 喝的甜酒制作时要酒曲 幼儿消化不良要吃酵母片,很多治病的药品就是从细菌或真菌那里提炼出来的。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