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判定及应用上海科技版。
教学内容: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判定及应用。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 具体过程。
一)梯形的有关概念。
1.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注:(1)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2)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短边为上底,长边为下底,与位置无关,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它是一底上的一点向另一底作的垂线段的长度。
3. 梯形的分类。
梯形。1)直角梯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梯形为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二)梯形的性质。
1. 一般梯形的性质。
在梯形abcd中,ad∥bc,则∠a+∠b=,∠c+∠d=
2. 直角梯形具有的特征。
在直角梯形abcd中,若ad∥bc,∠b=,则∠a=,∠c+∠d=
3. 等腰梯形具有的性质。
(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的对称轴是两底中点所在的直线。
4. 等腰梯形的判定。
(1)利用定义:
(2)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典型例题】例1.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平分∠bad,∠b,cd=2cm,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
abcd.
分析:作ce⊥ab于e,由∠b=,ac平分∠bad
易知∠1=∠2=
又ab∥cd,∴∠1=∠3=,∴2=∠3
ad=dc=bc=2cm,∠acb=
故ab=2bc=4cm
又∠4=,则be==1cm
ce=故选a
例2.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d延长线上一点,de=bc,1)求证:∠e=∠dbc
2)判断△ace的形状。
分析:(1)由debc,得bced是平行四边形。
故∠e=∠dbc
2)由abcd是等腰梯形,可得△abc△dbc,得∠dbc=∠acb
又∠eac=∠acb,故∠dbc=∠eac,由(1)得∠e=∠eac
所以△ace是等腰三角形。
1)证明:∵ad∥bc,de=bc ∴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dbc=∠e
2)解: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bd=ac,ab=cd
又bc=cbabc△dbcdbc=∠acb
又ad∥bceac=∠acbeac=∠dbc
由(1)知∠e=∠dbc,∴∠e=∠eac
△ace是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1,bc=4,ac=3,bd=4,求。
分析:本题采用平移一条对角线的方法,把已知线段都归结到一个三角形中去。
延长bc至e点,使ce=ad,则aced是平行四边形,∴ac=de
又ad∥bc,∴,
而bd=4,de=ac=3,be=bc+ce=5,∴△dbe是rt△,解:延长bc至e点,使ce=ad,连de
ad∥c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ac=de=3
过d作df⊥bc于f点,ad∥bc
,又。在△bde中,∵bd=4,de=3,be=bc+ce=5,∴△bde是直角三角形。
例4. 如图,已知:ad是△abc边bc上的高线,e、f、g分别是bc、ab、a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dgf是等腰梯形。
分析:在证明梯形时,不仅需要证明一组对边平行,而且需证明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证明:在△abc中,∵f、g、e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fg∥bc,即fg∥ed,ef=
在rt△adc中,∵g是斜边ac的中点,dg=,∴dg=ef
ef是△abc的中位线,∴ef∥ac
dg与ac相交,故在同一平面内,ef与dg所在直线相交。
即ef与dg不平行,∴四边形edgf是梯形。
又ef=dg(已证)∴四边形edgf是等腰梯形。
例5. 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民种植(即将梯形面积两等分),在图1和图2中,试设计两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图1图2分析:本题是充分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性质。
解:设梯形的上、下底的长分别为a、b,高为h,根据梯形的图形特征,现提供如下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1:如图3,连上、下底的中点e、f
则·图3图4
方案2:如图4,分别量出梯形上,下底a,b的长,在下底bc上截取be=,连ae,则。
模拟试题】1. 等腰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长分别为4cm、10cm、6cm,则等腰梯形的下底角为___
2. 如图,在梯形abcd中,∠dcb=90°,ab∥cd,ab=25,bc=24. 将该梯形折叠,点a恰好与点d重合,be为折痕,那么ad的长度为。
3. 如图所示,图(1)中梯形符合___条件时,可以经过旋转和翻折形成图(2).
4. 如图所示,梯形纸片abcd,∠b=60°,ad∥bc,ab=ad=2,bc=6,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ae,则ce
5.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下四个结论:①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②∠dac=∠dca;③△aob≌△doc.
请把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6. 若等腰梯形两底之差等于一腰的长,那么这个梯形一内角是( )
a. 90b. 60c. 45d. 30°
7.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a平分∠bcd,cd=5,则ad的长是( )
a. 6b. 5c. 4d. 3
8.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c⊥bc,点e是ab的中点,ec∥ad,则∠abc等于( )
a. 75° b. 70° c. 60° d. 30°
9.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b=60°,ad=2,bc=8,则此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
a. 19b. 20c. 21d. 22
10.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ae、ce,则△ade的面积是( )
a. 1b. 2c. 3d. 不能确定。
11.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e是底边bc的中点,连接ae、de. 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12.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adc=120°.
求证:(1)bd⊥dc;(2)若ab=4,求梯形abcd的面积。
13.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b=60°,de∥ab.
求证:(1)de=dc;(2)△dec是等边三角形。
试题答案】1. 602. 303. 底角为60°且腰长等于上底长
4. 456. b7. b 8. c 9. d10. a
11. △abe≌△dce(sas),∠aeb=∠dec,而∠dae=∠aeb. ∠ade=∠dec.
∠dae=∠ade,∴△ade是等腰三角形
12. (1)由∠adc=120°,可得∠c=∠abc=60°,从而得到∠adb=30°,∴bd⊥dc.
13. 证明:(1)∵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de=ab,ab=dc,
de=dc
2)∵ad∥bc,ab=dc,∠b=60°,∠c=∠b=60°.
又∵de=dc,△dec是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教案
等腰梯形。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我的教学设计思想是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和 再展开积极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知识目标 1 理解什么是等腰梯形,什么是直角梯形 2 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力目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等腰梯形的判定
八年级数学教案 等腰梯形的判定。下面是为您推荐的等腰梯形的判定,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等腰梯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 通过 深入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 通过例题的教学了解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题。3 进一步训练说理的能力。4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自主 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进...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等腰梯形判定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编写李兴良审核毕久青。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2 通过梯形常见辅助线添加,感受探索活动中所体现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等腰梯形的判定。教学过程。一 知识梳理。我们学习了等腰梯形并探索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请你回忆等腰梯形的相关知识 1 等腰梯形定义的四边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