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第七章欧姆定律。
抚顺市第十五中学孙秀梅。
第一节**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生虽然对科学**要素很熟悉,但独立对电学规律**还有一定困难:教材没采取直接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同时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进行讨论,而只要求**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则有意识降低难度。经过过去教学尝试感觉还是先用一课时把与电压关系实验相关问题认真、透彻、到位,第二课时再独立放手让学生**电流与电阻关系更稳妥、科学而有实效。
这部分可下点功夫分两节细致讲解,一方面它是本章第一节,又是得出欧姆定律的重要基础性实验,另一方面它又可作为第三节“测电阻”这一实验过程的具体参照样板、范例。这一节在知识上、技能上、方法上学生若真悟透了,不但欧姆定律的得出水到渠成,理解欧姆定律轻而易举,而且操作”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也将游刃有余。
具体几点想法:
1. 关于引课:
用实验引发联想,努力创造学生思维发散的情境。教师操作(改变电池节数和更换电阻或灯泡),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示数变化后描述出观察到的现象,再说出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然后请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指出因时间有限本节只**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器材中可选用不同型号的灯泡,也可选用不同阻值的电阻配以电流表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此实验意在体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系,先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为接纳欧姆定律奠定心理基础。
这样做比“改变电流或改变灯泡亮度有哪些方法”的提问显得更接近本节课题,更体现教师引导的作用,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说,难拉回主题。
2. 关于实验:
电路设计、仪器选择、方法运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等都应是教师简单引导下学生自我做主的过程。电路设计环节可以给学生小组讨论时间,以利于理清实验思路。若出现没有画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可以结合实验目的与画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对比,让学生说出哪种更科学,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若学生设计出用改变电池节数或改变学生电源输出电压的方法也应给以肯定。但应指出,有了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和滑动变阻器的相关知识基础,建议和鼓励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至于电流表外接或内接可以不予指正,今后画图示范时均按教材画即可,告诉学生两者究竟有何不同以后高中会学到,有兴趣可以自己探索。
实验时结合实验器材对于“电流是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电压是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应予以强调,增强直观印象,这对于“欧姆定律适用于同一段电路”的理解有铺垫作用。学生第一次同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结合实物说明也利于再次明晰电路连接,以防混乱。
另外提醒学生要更换不同电阻再进行两次实验,以便得出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结论。这点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出现过。至于提醒学生注意的常规内容如:
1.开关断开;2滑动变阻器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3.量程选择(试触);4.
多测几组数据;5.尊重数据,不改数据等可以引导学生说,同时应提醒学生:1.
尽量使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利于分析比较得结论;2.电路闭合时间不宜过长,电阻发热会带来数据较大误差。实验结束后可通过观察记录**研究出数据量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也可采取图象分析,时间够均可尝试。
3. 注重实验后评估环节:
对实验中个别组异常情况的关注与解释往往是学生提升的关键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1.你发现哪些不理解的现象?2.
你实验中有什么困惑?3.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若学生不问,教师也可提出下列问题:1.你结论有普遍性吗?
为什么?(应选不同三个电阻分别测三次)2.为什么会出现较大数据误差?
(连错电路;电表的量程选错;两电表接反或读数读反;数据是否填错格)3.产生较小误差原因(测量次数少;电阻发热引起;读数视差;电流表外接)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本节教材主要是对定律本身的剖析和基本的定律应用,应用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会用“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解决生活问题即定量计算;二是会用它定性分析一些电路问题如:电阻串联并联规律。
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对定律剖析和针对性简单运算以及**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第二课时进行较复杂运算。剖析定律主要应说明定律的量值关系针对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单位要统一。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可以结合导致定律得出的实验电路图,在图上注明r2两端电压u2,通过r2的电流i,写出电阻r2的关系式i= u2/ r2;在图上注明滑动变阻器r1两端电压u1,通过r1的电流i,写出电阻r1的关系式i= u1/ r1;在图上注明电路总电压u总,通过r总的电流i,写出电阻r总的关系式i= u总/ r总。
结合电路图进行对应关系的说明,学生既易于理解“同一段电路”的含义,又可以直观加深印象,还应适度对三个量值之间的关系进行语言叙述的训练。限于本节课主要达到对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运用,主要练习三个角度的习题就可以了,即求i (设置计算通过测电笔电流的习题);求u(设置计算得出安全电压临界值的习题);求 r(设置计算求人体电阻的习题)。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运算不但对巩固理解欧姆定律有帮助,而且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适时渗透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做完题后应注重分析其实际意义,防止学生只重视数的运算和结果本身正确与否,因为物理毕竟不同于数学。教材安排**串并联电阻关系看似突然,不衔接,实则想突出“欧姆定律”的价值,也是对“欧姆定律”的应用之一。此实验教师演示即可,再通过引导学生理论推理加以证实所得结论,为突出可见度,利于理解,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灯泡,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体会电流大小的变化从而推理电阻的变化。
过程中应抓住一切机会上学生表达,学生说就是思维在动。
规范解题方面前面速度部分已经训练过,初学电路计算题还是建议先画电路图,标明已知量和待求量再计算,利于学生思路的具体化。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第二课时就趁热打铁上一节习题课,不宜太难太复杂,把含两个电阻串联和并联的涉及欧姆定律的9个物理量的关系设置成习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达到熟练运用就可以了。在“对应同一电路”的运用训练方面,可以在简单训练完成后,选取一道思维发散的题作为本节知识的大整合。如:
已知r1 r2串联,u总u1 r2已知,你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求解过程中还会涉及一些利用比值关系求解,也可适度加以归纳这方面的解题规律),这样课堂内容会有十分饱满充实又透彻的感觉。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有了前面第一节细致的引导和准备,这节就自如多了。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步骤、设计实验记录**、分析数据以及发现规律,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
通过本节独立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达到深入理解欧姆定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本节一方面完善了学生对导体电阻的认识(还与温度有关),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独立分析和处理,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至于“额定电压”一词在下一章教学中会提供更科学解释,此处只让学生知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若高于灯口所标注的“正常工作电压”时,会减少小灯泡的使用寿命,甚至烧坏灯泡即可。
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应适时适度加以引导,电流表内接与外接仍都给以肯定。教师适当关注一些细节如:电路连接正确与否;变阻器使用方法正确与否;三次实验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实验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结论;器材不要因电流过大而损坏;数据要尊重事实。
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反思性问题供学生参考如:1.你的实验中电表是否出现了反转现象或超过量程现象?
原因是什么?2. 实验中是否出现了滑动变阻器无法调节电路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每一次测量的电阻值是否不同而且相差不大?
原因是什么?小灯泡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可能有三种理解:1.
电压变化引起;2.电流变化引起;3.灯泡亮度变化引起。
可让学生结合上节书后第6题进行讨论明白: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因素有关,而跟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然后结合“灯泡亮度变化”现象分析出“是温度发生变化对小灯泡的电阻产生了影响”。
即灯泡亮度变化——灯丝温度变化——灯丝电阻变化。也可设置几组定值电阻做实验与灯泡电阻情况进行比较。这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是为了发现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在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时不同电压下测得的电阻略有偏差主要是实验误差引起,所以可以取平均值,而此实验则不行。
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本节从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角度就两句话: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这是短路造成危害的原因);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这是高压危险的原因),主要是树立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本节应做好短路演示实验,还应尽可能利用安全用电挂图、放映科教片、**多**课件等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增强安全意识和行为。
疑问:卡口和螺丝口灯泡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不是十分清楚。
第八章电功率。
26中张霞。
第一节电能。
本节的重点是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难点是电能表的相关知识我的处理方法是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下面资料:①电能有哪些**?②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③抄下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课堂上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踊跃发言,教师总结电能的**和应用。
难点的处理方法是通过课前抄写的电能表的信息交流,阅读教材了解相关信息的知识后带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计算,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进行训练。
本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和短时允许的最大电流的认识。电能表是否也消耗电能?
第二节电功率。
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是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重点处理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观察家用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是否总是一样的。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分别把“220v100w”灯和“220v15w”灯接入电路观察亮度,提出问题:
哪个灯接入时电能表转的快呢?我们怎样比较呢?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灯的区别引入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三个小题引入电功率的定义:(1)“220v100w”灯正常发光1s消耗100j电能,“22v15w” 灯正常发光1s消耗15j电能,哪个消耗的电能快?(2)“220v100w”灯正常发光3s消耗300j电能,“22v15w” 灯正常发光20s消耗300j电能,哪个消耗的电能快?
(3)“220v100w”灯正常发光2s消耗200j电能,“22v15w” 灯正常发光20s消耗300j电能,哪个消耗的电能快?
电功率p=ui公式通过实验得出,同时指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在这里有几点建议1、本节要突出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2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本节不宜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重点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难点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教学建议:实验前复习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验进行对比学习,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选择器材后设计实验方法。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
实验故障可组织学生讨论演示。
第四节电与热。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是通过实验**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难点处理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电热饼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进行**时注意控制变量。
实验建议:产生热量的多少可以根据钢丝和铅笔芯上的蜡油熔化的快慢来比较。(没试过,不知是否可行)
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重点是从电功率的角度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保险丝的作用。难点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的处理方法:如有条件最好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总功率大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实验不能做就创设一个保险丝断了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难点的突破联系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分析。
第五节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信息的传递教材分析。
抚顺市第玉成中学陈洪俊。
一、本章教材的特点。
信息的传递”这一章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高科技成果,限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无法对原理内容做深层次的**,因此教材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层次较低,而应用内容较多,旨在突出对高科技的成果轻原理重应用,这本身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逻辑特点”,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体验性目标的要求。这一章是在前面学习了电学有关知识和第九章“电和磁”的基础上,来了解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磁波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电磁波有那些应用?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那些影响?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陈秋霞。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是电学部分,现在全部变成了力学部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内容分别是第七章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九章压强 第十章浮力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的显著的变化一 从教材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对 力 的概念的认识过程。本块内容首先是认识 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一 教科书的特点。1 从学生兴趣 认知规律和 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 注重 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 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联...